[发明专利]防止油料滑膛的双螺旋榨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7727.8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林;黄凤洪;刘协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康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6 | 分类号: | B30B9/16;B30B15/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油料 双螺旋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油植物中压榨制油的设备,具体是一种防止油料滑膛的双螺旋榨油机。
背景技术
近十多年来,植物油料进行脱皮(壳)常温压榨或低温压榨或冷榨,已成为制油技术进步的重大趋向,由此,双螺旋和三螺旋榨油机相继问世。尤其是使用双螺旋榨油机对油菜籽脱皮冷榨、山茶籽脱壳冷榨、花生仁低温压榨和葵花籽仁热榨等油料的压榨,与单螺旋榨油机相比,干饼残油率降低,出油率升高,显现出较为优良的压榨工艺性能和压榨效果。
然而,油料经脱皮(壳)后物理性能变化大,粗纤维物质大量减少,甚至完全剔除,含油率明显提高,质地变软,塑性增大,流动性较好,变形抗力降低,在榨膛内与榨螺等构件的摩擦因素大大降低,因而脱皮(壳)后的油料在喂料底座和榨膛内难于输送与压榨。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多年对双螺旋榨油机的研究与制造,对榨膛内油料进行受力、流动和压力分布规律的分析可知:由于油料经脱皮(壳)后的压榨特性发生极大的变化,在冷榨或低温压榨的条件下,要达到高出油率和低干饼残油率的工艺效果,一方面,传统的单螺旋榨油机极为困难,使用双螺旋榨油机由于油料滑膛的故障时有发生也难以达到;另一方面,现行生产和使用的双螺旋和三螺旋榨油机在其技术方案上存在如下不足:1.榨油机油料滑膛总是发生在喂料底座部分的榨膛内;2.第一节左旋榨螺和第一节右旋榨螺的起始端设置垫圈式的挡料圈构成挡料机构,因挡料圈外径与喂料底座孔之间、以及两个挡料圈径向之间间隙较大,而失去阻挡油料窜流的作用,油料仍然容易窜流至喂料底座外。
从现有双螺旋和三螺旋榨油机技术方案中来看,喂料底座的两孔或三孔与双螺旋或三螺旋榨螺轴构成榨膛,由于喂料底座内的第一送料孔和第二送料孔为光孔,榨油机工作时,光孔壁对油料的摩擦力小,由双螺旋副(或三螺旋副)在榨膛内输送油料的受力分析可知,喂料底座内第一送料孔和第二送料孔的孔壁对螺旋内油料的摩擦力是油料实现正向输送的唯一推进力。当螺旋槽对油料的摩擦阻力等于或大于推进力时,油料在螺旋槽内会停滞或产生反向滑移,即油料滑膛。在单螺旋榨油机上进行脱皮菜籽仁试验,当喂料底座内送料孔的孔壁为光孔时,油料产生严重的滑膛现象,榨油机甚至不能榨出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油料滑膛的双螺旋榨油机。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防止油料滑膛的双螺旋榨油机,包括机架底座、与机架底座连接的驱动电机和减速装置、与减速装置输出端连接的扭矩分配器、与扭矩分配器输出端连接的喂料底座、位于喂料底座上方的喂料装置、与喂料底座连接的双螺旋榨油装置,以及位于双螺旋榨油装置尾端的出饼机构,其中,所述喂料底座包括第一送料孔和第二送料孔及分别套有第一节左旋榨螺和第一节右旋榨螺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所述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位于第一送料孔和第二送料孔内,所述第一送料孔和第二送料孔的内壁上沿母线方向分别设有多个防滑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一送料孔和第二送料孔中分别设有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所述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分别套装在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上并分别位于第一节左旋榨螺和第一节右旋榨螺的起始端。
所述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分别由呈轴向台阶结构的第一大圆环、第一小圆环和第二大圆环、第二小圆环构成,所述第一大圆环与第二小圆环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小圆环与第二大圆环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大圆环与第一送料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大圆环与第二送料孔的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防滑槽的截面形状为形或“V”形或圆弧形。
所述喂料底座的下方还设有由榨条、垫片、托架和压板构成的滤油机构。
所述喂料底座的下方还设有由榨条、垫片、托架和压板构成的滤油机构。
本发明在喂料底座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的内壁上沿母线的方向分别设有多个防滑槽,防滑槽的棱边显著增大对油料的摩擦力,从而增大了油料在榨膛内的正向输送的推进力,从根本上解决了油料经脱皮(壳)进行冷榨或低温压榨时产生滑膛的问题,提高了油率,生产效率高。
此外,本发明还在第一节左旋榨螺和第一节右旋榨螺的起始端分别设置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并使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呈相互咬合的间隙配合状态,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可有效防止油料窜流到喂料底座外,增加了喂料底座的密封性和榨膛起始端的密封性能,提高了榨油机的榨油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较深入分析现有双螺旋榨油机产生油料滑膛原因的基础上,提供了解决问题较全面的可行技术方案,其优点不言而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康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康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进风流除尘装置
- 下一篇:访问应用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