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椎弓根球形探针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36688.X | 申请日: | 2012-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喻;陈克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少喻;陈克冰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椎弓根 球形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脊椎患者康复用的椎弓根球形探针,属医疗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脊椎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往往要置入固定用的椎弓根钉,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医生使用骨椎在患者体内徒手置入椎弓根钉,由于骨椎前端锐利,置入力度难把握,容易穿破椎弓根骨皮质,亦有可能损伤患者的脊髓、神经根、内脏或大血管等,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前端锐利的传统骨椎在手术中既要小心翼翼地操作,又难于找准置入椎钉的位置,同时这种操作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弓根球形探针,其采用不锈钢制造,在探针的端部设置球形探头,使探针具有钝而光滑的球端以及良好弹性的锥体,操作时不容易穿破骨皮质,且可自行在松质骨内寻找钉道,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风险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椎弓根球形探针,包括球形探头、锥体和手柄,其特征在于:球形探头置于锥体顶部位置,锥体一端连接球形探头、另一端连接手柄,球形探头、锥体与手柄三者一体铸造成型。
所述的锥体设锥体小端和锥体大端二部分,锥体小端与探头相连接,锥体大端与手柄相连接;锥体大端的直径大于锥体小端的直径,锥体大端的直径小于手柄的直径,球形探针的球直径大于锥体小端的直径。
椎弓根球形探针的总长度为200~250mm,锥体的长度为100~120mm,手柄的长度为100~120mm,手柄的直径为5~8mm,锥体大端直径为3~4mm,锥体小端直径为1.5~2mm,球形探头的球直径为1.6~3.5mm。
所述的球形探针的端面设有光滑的球表面。
本金属椎弓根球形探针采用医学级不锈钢材料制造,其弹性模量:ε≥195000N/mm2,屈服强度:6≥21kgf/m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以往用于骨锥徒手置入椎弓根钉,骨锥前端锐利,力度难把握,容易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可能会损伤脊髓、神经根、内脏或大血管,存在较大的风险;采用本金属椎弓根球形探针,在探针的前端具有钝而光滑的球端以及良好弹性的锥体,手术时不容易穿破骨皮质,可自行在松质骨内寻找钉道,位置准确,降低了医疗风险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实施例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具体说明其结构。
在图1中,本金属椎弓根球形探针1包括球形探头3、锥体2和手柄6三部分,锥体小端4与球形探头3相连接,锥体大端5与手柄6相连接,球形探头置于椎弓根球形探针的顶部位置,球形探头、锥体与手柄三者一体铸造成型。
椎弓根球形探针的规格有多种,其一为,探针的总长度为230mm、锥体长度为120mm、手柄的长度为110mm、手柄的直径为6mm,锥体大端直径为3.5mm、锥体小端为1.5mm,探头的球直径为2.5mm。本金属椎弓根球形探针采用医学级不锈钢制造,使锥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其弹性模量:ε≥195000N/mm2,屈服强度:б≥21kgf/mm2。
操作时,在患者脊柱后正中纵切口,清理创面,按标准椎弓根针进针点定位。用高速磨钻钻孔去除椎弓根表面骨皮质,显露出松质骨。按一定的角度和方向,左手扶住球形探针1,将其轻压入松骨质内,再用锤子将探针缓慢打入椎弓根内(如图2所示)。如果松质骨宽度合适,探针会非常平滑进入椎体;如果探针头端遇骨皮质,用锤子轻敲探针,头端可自行改变方向沿皮质骨内侧滑过椎弓根,一旦探针头端穿过椎弓根,探针阻力会明显减少,直到碰到椎体前方骨皮质而停止前进。拔出探针后,按照探针头端的倾斜方向调整进针方向,依次选用不同规格探针由小到大扩大钉道直径,并留置探针作为定位针。经透视确认探针位置方向后,用合适直径的丝锥攻丝,经探子探查钉道四壁完整后拧入合适的椎弓根钉。本球形探针尤其适合用于椎弓根位置复杂的患者,例如胸椎侧凸伴有椎体明显旋转的患者。弹性金属锥体和圆滑球端可有效地避免穿透椎弓根骨皮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少喻;陈克冰,未经刘少喻;陈克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