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粉土地层大面积基坑降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6151.3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聂庆科;王英辉;梁书奇;贾向新;解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00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大面积 基坑 降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粉土地层大面积基坑降水的方法,属于建筑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领域,基础施工时往往首先需要降低地下水位,基坑井点降水是较常用的降水方法。基坑井点降水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管井井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等方法。粉土地层降水是目前工程降水难点之一,如果采用管井井点,则降水效果不理想,喷射井点、电渗井点虽能解决降水问题,但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现有技术中,在粉土地层降水,通常采用轻型井点法,井点间距一般为1~2米,降水系统较复杂,降水效率低,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粉土地层大面积基坑降水的方法,解决目前轻型井点降水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是对现有轻型井点降水方法的改进,充分利用井点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提高降水效率,通过降水设备在抽水系统内形成真空,地下水在重力场和真空压力场的共同作用下被排出。同时,根据降水深度与降水面积,确定合理的井点间距与深度。
具体的,本发明的在粉土地层大面积基坑降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井点设置
井点由井孔、井点管、滤料、粘土组成,根据降水深度与降水面积,确定井点间距与深度。沿基坑边界外侧0.5m处设置一圈维护井点,维护井点间距4~5m。在基坑范围以内,井点按排平行设置,井点排间距6~7m,每排中的井点间距4~5m,井孔深度大于设计基底标高不少于2.0m;
(2)井点施工
井孔直径110mm,用机械钻孔或高压泵人工射水法在地基土中打设井孔。井点管下设至井孔中,其底端距孔底500mm,顶端高于自然地表200mm。沿井点管周边向井孔中缓慢填加滤料,滤料填至距自然地表2.0m时停止,滤料层以上部分用粘土封实至地面;
(3)安装降水系统
降水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管路部分,另一部分为抽水及动力设备,管路部分由井点管、连接管、总管组成,抽水及动力设备由射流泵、电机、水箱、出水管及配电箱组成;
井点管下设前,外包两层80目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每隔20cm用铅丝绑扎,井点管为直径φ42mm、壁厚3.0mmPVC管,井点管下部1.0m长度部分为滤水管,在此长度范围内的管壁竖向对称钻四列圆孔,圆孔直径φ5mm,孔距200mm,井点管上口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采用直径φ42mm透明PVC钢丝管,连接管与总管连接,总管采用直径为φ120mm、壁厚4mmPPR管,总管与射流泵用直径φ120mm、壁厚4mm透明PVC钢丝管连接;
每台射流泵与30~40个井点连接后组成一个降水单元,每单元可独立完成降水作业,也可多个降水单元同时完成降水作业。
(4)洗井
降水系统安装完成后,洗井,首先打开各阀门,然后启动动力系统,开始抽水,直到连续出清水为止,每一降水单元从井点开始施工至洗井,总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5)降水系统运行抽水;
(6)对于大面积基坑降水,分区域重复(1)~(5)步骤,将水位降至预期深度,维持水位;
(7)拆除基坑以内的降水系统,维护井点降水系统运行至基坑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在施工期内维持地下水位满足要求;
(8)拆除维护井点降水系统。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充分利用井点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提高降水效率。与常规轻型井点降水方法相比,本方法工期短、造价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降水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2为井点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是:
1、井点管2、井孔3、滤水管4、滤料5、粘土6、设计基坑底7、连接管8、总管9、射流泵10、电机11、水箱12、出水管13、配电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项目某单个电解铝车间基坑长度1200m,宽度40m,降水面积4.8万平方米,开挖深度4.0m。利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降水,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沿基坑边界外侧0.5m处设置一圈维护井点,共计800个,维护井点间距4.0m。基坑范围以内井点沿厂房宽度方向按排平行布置,共布置5排降水井,井点排间距6.7m,每排中的井点间距4.0m,降水井深度6.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固体模态陀螺闭环锁相稳幅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纯水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