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膀胱壁内段结石的外用液体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35995.6 | 申请日: | 2012-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磊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3/04;A61K3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003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膀胱 壁内段 结石 外用 液体 药物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治疗膀胱壁内段结石的外用液体药物,具体的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碎石中心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常遇到碎石后一些带有棱角的小结石嵌顿在膀胱壁内段长时间不能到达膀胱排出体外,这是小结石的棱角划伤膀胱壁内段黏膜造成黏膜水肿狭窄而使小结石不能进入膀胱而排出体外。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但是效果均不显著,这直接导致患者疼痛不适,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给患者和家庭直接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为此我们利用传统中药发明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该病。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则的治疗嵌顿在膀胱壁内段小结石的药物,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依据祖国医学传统医学对嵌顿在膀胱壁内段小结石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从中筛选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天然中草药,按中医理论组方,使其发挥经络通畅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
车前草12 克银杏叶16克 芦根12克 琥珀12克 白茅根15克 石菖蒲12克 郁金18克 元胡15克 桑椹10克 瞿麦15克 蒲黄15克
将上述各组分按浸渍法制成中药汤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浸出:将上述诸药粉碎放置有盖容器内,按药物总量的1∶4加水浸渍3日,将上层药液滤出;药渣经压榨,使残液尽可能压出,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
2)装瓶:将两次滤液混匀后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
3)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得本发明中药药物外用汤剂。
使用时,将上述中药液体药物经导尿管灌入膀胱50毫升,留置30分钟,一日灌注两次。
本发明药物是中药制剂,根据中医配方理论,选药合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本发明药物,经多年临床观察病人,疗效显著,对嵌顿在膀胱壁内段小结石病人都有显著效果。
本发明药物临床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本发明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用治疗嵌顿在膀胱壁内段小结石,无化学制剂,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本发明经960例嵌顿在膀胱壁内段小结石病人系统的临床观察。患者经膀胱灌注后24小时内结石排出率为100%。
典型病例李某,女,50岁,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一些带有棱角的小结石嵌顿在膀胱壁内段两个月不能到达膀胱排出体外,患者下腹疼痛,使用口服及注射药物无效。使用本发明药物灌注后,疼痛减轻,灌注药物14小时,经超声观察结石即进入膀胱,拔除导尿管后,该结石随尿液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
按下述配比选取原料:
车前草12克 银杏叶16克 芦根12克 琥珀12克 白茅根15克 石菖蒲12克 郁金18克 元胡15克 桑椹10克 瞿麦15克 蒲黄15克;将上述各组分按浸渍法制成中药汤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4)浸出:将上述诸药粉碎放置有盖容器内,按药物总量的1∶4加水浸渍3日,将上层药液滤出,;药渣经压榨,使残液尽可能压出,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
5)装瓶:将两次滤液混匀后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
6)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得本发明中药药物外用汤剂。
使用时,将上述中药液体药物经导尿管灌入膀胱50毫升,留置30分钟,一日灌注两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磊,未经高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震抗撞击的伽马闪烁探头
- 下一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