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751.8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樊昱楠;王泽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后期 增强 冷却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和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限式电热带的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发生严重失流事故后,反应堆必须紧急停堆,防止冷却剂温度上升造成堆芯的损坏。停堆后,一回路水泵的惯性流量将为零,冷却剂仅靠冷热两段之间的密度差所形成的重力压头来驱动,堆芯的发热也只是停堆后的衰变热,并且按照一个负的周期迅速衰减。此时,要保证平衡态的自然循环能有足够的流量和温差带走衰变热,从而避免堆芯过热。
目前在二代压水堆中,主要的处理方式是设置专门的余热导出系统或停堆冷却系统,可以实现对事故的抑制,并能够在某种程度减轻事故的危害。相比二代压水堆,三代核电站AP1000和EPR针对这些严重事故,也设置了相应的事故处理系统。AP1000的突出特点是引入安全系统非能动化理念,设置了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非能动安全壳裂变产物去除与控制系统等诸多非能动安全系统。而EPR安全系统的设计更加复杂,实现了4重冗余,并在设计上考虑了严重事故预防和事故后果的缓解。EPR的专设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安全壳系统、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给水系统等。
虽然当今的压水堆都设有针对处理自然循环能力不足的专设安全设施,但随着事故的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增强冷却剂对堆芯的冷却。而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如安全设施系统出现故障或控制信号无法正确传达到安全设施系统,那么就不能及时的启动余热导出、停堆冷却等系统。基于自限式电热带的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能够直接快速地调节主回路热管段中的冷却剂温度。因此,可以有效缓解事故,保证核电站乃至周围环境的安全。自限式电热带的带芯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复合物,它由多种材料和导电介质负荷而成,经过特定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处理之后挤出成型,在两条平行导线之间组成一条保持连续平行的加热元件。在加热过程中,这个高分子材料的内部半导体通道的数量---电阻发生了很大的正温度系数(简称PTC效应)变化,且具有特殊的分子记忆能力,而且这种记忆性反应强烈。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高分子复合物微分子膨胀,碳粒渐渐分开,引起了电路中断,电阻上升,伴热线自动减少功率输出;当环境温度降低时,高分子复合物微粒间距又收缩变小,碳粒相应连接起来形成电路,伴热线发热功率自动上升;当环境温度处于某一稳定状态时,系统将达到热输出稳定,使其具有温度自限性。它控制温度不会过高亦不会过低,能自动调节。从而,达到了安全可靠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限式电热带的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
一种基于自限式电热带的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器1的一端与回路热管段4相连,另一端与冷却段5相连,回路热管段4上缠绕有自限式电热带2,回路热管段4与上腔室6相连,上腔室6和下腔室8中间设置堆芯7,下腔室8与循环泵3相连,循环泵3与冷却段5相连。
所述自限式电热带由带芯、防护层和屏蔽层组成;其中,带芯是由混有碳粒的塑料连续均匀地挤塑在两根导线之间构成,导线由2-20股绞合的镀覆锡层或镀覆镍层的铜线组成,带芯外面再包覆一层绝缘材料,绝缘材料为2-20层无碱玻璃纤维、改良性聚烯烃、阻燃聚烯烃、含氟聚烯烃或全氟材料;屏蔽层由镀锡软圆铜线构成;防护层材质为聚烯烃、阻燃聚烯烃、含氟聚烯烃或全氟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中的自限式电热带反应灵敏,仅靠回路热管段温度的变化,就可以实现补偿自然循环能力,并具有记忆性能,实施方便,控制简单,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自限式电热带的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示意图;
图中,1-蒸汽发生器、2-自限温电热带、3-循环泵、4-热管段、5-冷却段、6-上腔室、7-堆芯、8-下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轴轴承结合部动刚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节能环保导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