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载聚束式SAR的高效成像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452.4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路;井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朝路;井丽红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1S13/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载 聚束式 sar 高效 成像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场景成像的高分辨率雷达的回波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雷达成像领域,合成孔径雷达成为研究热点,按照常用的成像模式,合成孔径雷达可分为条带式、聚束式和扫描式。相比于其它成像模式,聚束式SAR的分辨率比较高,一般适用于小场景成像,特别是对某个目标进行成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电子战争中,需要对目标进行跟踪并精确成像,因此研究聚束式SAR成像算法对于国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今聚束式SAR的成像算法已有很多,可完成对目标的精确成像,但是算法过于复杂,数据处理的时间过长,在实际的电子战中,实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斗的胜负,对于小场景成像区域,本文考虑到基于实际系统中实时成像的要求,采用了一种步骤简单、运算量小的成像算法,这种方法可实现对目标的实时成像,是聚束式SAR的高效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电子战争中实时性的需要,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计算量小、容易实现的聚束式SAR的成像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整个雷达对目标成像的工作过程为:首先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目标反射后被雷达接收机接收,接着采用相应的成像算法来完成对目标的成像。对于聚束式的成像模式,有多种成像算法,分别是距离多普勒算法、极坐标格式算法,波数域算法、距离徙动算法、频率变标算法,这些算法基本满足各领域的应用需求,但在电子战争中,实时性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这些算法过于复杂,数据处理的时间过长,不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本发明提出的算法只需两次复数乘法运算和两次傅立叶变换即可完成对目标的成像,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成像方法。
数据处理过程为:首先对信号进行解线性调频处理,使回波信号在距离向和方位向上都变为单频信号分量的和,频率值大小与目标点的位置有关,然后确定信号的频率值即可确定点目标的位置。接着对信号进行距离向上的傅立叶变换,此时距离频率值可被确定,即能够确定点目标在距离向上的位置。由于采用解线性调频处理后引入了残余视频相位项,它会使不同频率分量产生不同距离时间的延迟,等效于在距离频域内引入了一个相位,因此需要去除掉。最后对信号进行方位向上的傅立叶变换即可完成对目标的成像过程。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为解线性调频过程中距离参数的选取,传统众多的成像算法在做去调频处理时选取的参考距离都是成像场景中心与载机飞行航线的垂直距离,本发明选取的距离参数是雷达与成像区域中心的瞬时斜距。
具体实现解线性频调过程为:解线性调频技术是在雷达接收机进行A/D采样之前完成的,它将回波信号与一个具有相同调频斜率的线性调频参考信号相混频,把频率随时间做线性变化的信号变成单一频率信号。距离向上的回波信号,在快时间域里其为单频信号分量的和,信号的频率大小与目标的距离位置对应,即频域上的每个频率范围与距离向上一定位置的目标点相对应,只需对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即可确定点目标在距离向的位置。经过去调频处理后,点目标方位向的回波信号也为单频信号,且信号频率与目标点的方位位置有关,因此只需一次傅立叶变换即可确定方位向的位置。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在满足成像要求时,将众多复杂的成像算法简化,去掉冗余的操作,将成像步骤简化,成为运算量较小、消耗时间较短的成像算法,可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聚束式SAR成像算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对信号进行方位向处理时,所用的参考距离关系示意图,其中点O是成像区域的参考中心,A为点目标的成像点,x为点目标在方位向上的坐标,R0是成像中心与载机航线的垂直距离,Ra为参考中心与雷达的距离,R(ta)为点目标与雷达的距离,v为载机的运动速度;
图3为在仿真环境下,设置的点目标的位置关系;
图4是点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一维距离像;
图5是点目标在方位向上的一维方位像;
图6是点目标的二维成像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实现聚束式SAR的成像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朝路;井丽红,未经张朝路;井丽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玛咖功能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PMMA/ABS复合板材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