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与配置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196.9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8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武杰;薛清益;吕光钦;侯宏奇;廖国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旻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杨梅***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冷却 节能 装置 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与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机房或行动基地台的空调冷却系统是属于高耗能装置,一般需要较大的耗电量,许多人是利用外气空调系统来达到省能效果,而一般时下的外气空调系统,大多都是经由一个全热交换器,将室内与外气做一次热交换,使进入的外气能达到降温的效果,虽然经过全热交换器作用后的外气能达到降温之效果,但降温的效能尚未达到真正的期望,且若有被污染的外气会与进入之室内气体交互污染而影响了室内空气品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之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为了提供更符合节能效益,实际需求的物品,发明人乃进行研发,以解决现有使用上易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达成上述目的的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主要是利用热管热交换单元和蒸发冷却装置达到使用外气冷却功能,使外气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变小。本发明包含有热管热交换单元、蒸发冷却单元、室内风扇单元及室外风扇单元。其中:该蒸发冷却单元是经由传导和蒸发来进行散热冷却;而该热管热交换单元则为快速均温特性的特殊材料,具有优越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的配置方式是利用该室内风扇单元将室内热空气传送于该热管热交换单元上,再将空气排入冷通道;同时利用室外风扇单元将室外空气传送于蒸发冷却单元与热管热交换单元上,最后再将空气排出。本发明在配置上将机房内部和外部空气隔离,使机房内空气独立循环。接着再提出机房外气冷却装置双系统并联架构,以此加强散热效果,以符合环保节能减碳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
图2为本发明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配单一系统配置图。
图3为本发明机房外气冷却装置双系统并联配置图。
图4为机房外气冷却装置其室内侧与室外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外侧;
2、室内侧;
11、室外风扇单元;
12、蒸发冷却单元;
13、热管热交换单元;
14、滤网;
15、室外空气入口;
16、室外空气出口;
17、室外空气流动方向;
22、室内热通道;
21、室内风扇单元;
23、室内冷通道;
24、维运入口;
25、机房或行动基地台设备;
26、室内冷空气流动方向;
27、室内热空气流动方向;
28、室内热空气入口;
29、室内冷空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为提供一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与配置方法,实施方式请参阅下列图例说明。
1.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单一系统架构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图。是包含有蒸发冷却单元12、热管热交换单元13、室外风扇单元11及室内风扇单元21;其中,蒸发冷却单元12是利用传导和蒸发特性来进行散热冷却,而热管热交换单元13是具有具有快速均温特性的特殊材料,即高纯度的无氧铜管,热阻低,热传导效率高,不易脆化及绝佳的气密性,不会与管内的毛细结构及工作流体产生化学作用,其中空的金属管体,使其具有质轻的特点,而其快速均温的特性,较铜制散热片快100倍,比铝制散热片快200倍及铜管1000倍的散热速度,使其具有优越的超导性性能。
其次,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单一系统配置示意图,首先,室外风扇单元11,是将室外空气由入口15传送至蒸发冷却单元12,降低室外空气进入热管热交换单元的温度,作为室外空气的预冷装置,降低室外空气进入热管热交换单元的温度,提升热管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效率;再通过热管热交换单元13,将空气的热能进行适当吸收与释放,提高室外空气使用温度范围,降低原空调系冷却系统的运转率,最后室外风扇单元11再将空气经由室外空气出口16排出室外;上述室外空气出口16设有滤网14,可过滤外气杂质。同时,室内风扇单元21,是将室内热通道22空气,经由室内热空气入口28传送于热管热交换单元13,并通过热管热交换单元13将热空气的热能吸收储存,再将空气经由室内冷空气出口28排至冷通道23,有效达到散热功能,并增加室内之空气循环流动。
2.机房外气冷却节能装置双系统并联架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1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