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4782.1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车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8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腹部、颈部以及躯干切口术后的引流液引出的引流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术切口液化、感染是临床手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非常棘手,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而手术切口液化、感染的预防关键是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但是传统的引流方式如橡皮条引流,存在引流效果差,引出液易污染切口,不易护理,不易长时间使用,另外手术后缝合容易将橡皮条缝上,导致出现拔出困难、拔断等现象,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采用传统的引流方式用于手术切口液化、感染的预防,存在引流效果差、切口易污染以及预防效果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包括注射器和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与注射器的空筒的针头端密封连接,引流管的另一端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负压导出引出液,避免了细菌由外向内入侵,切口不易污染,引流效果好,降低了术后吸收热的发生,在预防腹部、颈部以及躯干手术切口液化、感染的方面效果好;2、引流管上开设多个孔,增加引流面积,提高引流效果;3、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在各级医院应用;4、本发明经2200例病人(包括糖尿病患者,癌症手术等大切口患者,二次或多次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患者及老年患者)应用,事实证明,切口愈合率为100%;5、本发明经实际应用,创造经济效益280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引流管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包括注射器1和引流管2,引流管2的一端2-1与注射器1的空筒的针头端1-1密封连接,引流管2的另一端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孔2-2。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孔2-2的形状为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的长轴的长L为2mm~4mm,短轴的长L1为1mm~3mm。如此设置,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多个孔2-2呈螺旋排列。如此设置,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多个孔2-2中相邻两个孔2-2的中心距L2为15mm。如此设置,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引流管2的内径D为2mm~4mm。如此设置,易缝合固定,又易拔出,不断裂,拔出后不留瘢痕,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引流器还包括定位柄杆3,注射器1的活塞柄1-3抽出时,定位柄杆3卡在注射器1的筒口1-2和活塞柄1-3之间。如此设置,注射器能形成持续负压,使用方便,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注射器1为PVC注射器。如此设置,性能优良,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引流管2为PVC引流管。本实施方式的PVC(聚氯乙烯)为软质材料,性能优良,易缝合固定,又易拔出,不断裂,拔出后不留瘢痕,如此设置,满足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过程
在腹直肌前鞘缝合后,将本发明引流器的引流管开有多个孔的管段置于腹直肌前鞘缝合处,引流管的其余管段留于皮肤切口外,距切口约3厘米,然后,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将注射器的针头端与引流管其余管段的端部相连,回拉注射器的活塞柄到一定位置,注射器的筒口和活塞柄之间卡接一个定位柄杆,注射器形成持续地负压状态,将本发明的引流器用胶布固定于切口上方,每12~24小时将引流内容物排出后,重新保持负压引流,如此反复操作,根据引流量,平均3~5天拔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建华,未经车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通道空气涡塞隔烟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