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3237.0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杨建敏;郑小东;周全利;李琪;董根;刘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外 人工 繁殖 方法 | ||
1.一种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a、繁育隔离区的设置:
采用室外人工土池海水的养殖方式,土池(1)海水的深度为2~3m,用网目直径为0.5~0.8cm的聚乙烯网(2)围出亲体围隔培育水域(3);
b、短蛸亲体的投放和亲体促熟:
当室外土池(1)的水温≥16℃时,将体重80g及以上的雌雄亲体按照雌∶雄=3∶1的比例投放于所述亲体围隔培育水域(3);提前在所述亲体围隔培育水域(3)投放一些低值的贝类作为活体饵料,按照每只亲蛸每天3~5只活体小杂蟹的投喂量进行投喂,当发现有亲体开始产卵后,不再投喂小杂蟹;
c、受精卵孵化:
在亲蛸的看护下,受精卵经40~50天孵化出幼蛸,然后陆续捞出已经产卵的亲蛸,幼蛸则透过所述聚乙烯网(2)的孔自然分布到土池(1)各处,对幼蛸进行养成阶段的管理;
d、幼体早期饵料的获得:
在进水口和排水口(7)处设置网目数为80目的大型原生动物过滤网(6)。过滤收集大型原生动物,作为幼体早期的活体饵料。e、幼体防止逃逸:
采用自然纳水养殖,土池(1)内海水的日交换率为10%,进水口和排水口(7)均设置防逃网(5)其目数为10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体围隔培育水域(3)的面积与室外土池(1)繁育水域的面积之比为1∶50,亲体头数与室外土池(1)繁育水域的面积之比为0.08~0.1头/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亲体围隔培育水域(3)投放瓦片做成供亲蛸栖息和受精卵的附着的遮蔽物(4),遮蔽物(4)沿进水方向堆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物(4)采用三张建筑用瓦片(9)呈三角形捆扎,顺着进水方向堆砌于土池(1)内,行间距为3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32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离子气化垃圾处理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雾化装置的苏打水机碳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