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2618.7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江乃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21/00;F21V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背光板,且特别是有关于具有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卡位的卡位件的背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液晶显示技术在内的平板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了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技术。对于液晶显示装置来说,因为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其通常具有一块显示面板及照亮显示面板的背光板(Back Light,BL)。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程中,需要将显示面板组装于背光板上,一般对于现有的背光板,在其表面的周边具有凸起,而将显示面板组装于各凸起所围区间之内,但是,实际操作中,显示面板放在背光板上经常会出现偏移翘起,即显示面板的边缘相对于各凸起所围区间有溢出,或显示面板的边缘位于凸起之上或之外,而不在各凸起所围期间之内,而在后续制程中,如将铁框锁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板上时,由于铁框的压力,就可能会致使显示面板破片。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背光板,既能使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背光板上,并可防止显示面板破片,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光板,包含:一背光本体,在其各边的表面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包含: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背光本体上;一枢轴;以及一旋转件,所述旋转件透过所述枢轴旋转于所述固定件;其中,当一显示面板组装于所述背光本体上时,各卡位件的所述旋转件旋转至垂直于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相抵靠以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卡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件旋转至垂直于所述固定件后,其高度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高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面板未组装于所述背光本体上时,所述旋转件合于所述固定件之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卡位件还包含一弹性件,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转件之上,当所述旋转件旋转至垂直于所述固定件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旋转件所产生的力为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旋转件的位置可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位置可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本体包含:至少一背光源;一导光板;一反射板;以及多层光学薄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为一液晶显示面板。
由上可知,本发明所提出的背光板,既可以使显示面板固定于背光板上,还可以防止显示面板破片。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板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将一显示面板组装于图1所示背光板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了图1中的卡位件在闭合状态下沿A方向的侧视图;
图3B绘示了图1中的卡位件在工作状态下沿A方向的侧视图。
图4A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卡位件在闭合状态下沿A方向的侧视图;及
图4B绘示了图4A所示卡位件在工作状态下沿A方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此外,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
下面参照图1、图2、图3A及图3B,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板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将一显示面板组装于图1所示背光板的示意图,图3A绘示了图1中的卡位件在闭合状态下沿A方向的侧视图,图3B绘示了图1中的卡位件在工作状态下沿A方向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背光板1包含一背光本体11,并且,背光本体11的各边的表面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卡位件12,本实施方式中以两个卡位件12进行说明,但是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等等。
卡位件12包含:一固定件121、一旋转件122及一枢轴123。其中,固定件12固定于背光本体11上;旋转件122,可以透过枢轴123旋转于固定件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生物体吸收性缝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