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2502.3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内野进一;林毅浩;伊东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换热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冷剂和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及使用了该板式换热器的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有如下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将多张板层叠起来并进行钎焊而形成流路,在两系统的流路间进行热交换。板式换热器利用钎焊使各要素接合起来,因此存在能够使换热器主体小型化的特征。
但是,由于板式换热器被钎料而半永久地接合起来,因此在制造时若出现导热板的层叠错误,则无法仅更换板,而不得不将制造中所使用了的构件废弃。导热板的层叠错误导致板式换热器自身的功能不全。
另外,层叠错误意味着水和以R410A为代表的制冷剂混合,万一层叠错误的产品流入市场,会对人体及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钎焊前发现导热板的层叠错误对改善成品率、产品的可靠性也很重要。
发生导热板的层叠错误是由各导热板相似引起的。在一般的板式换热器中,采用将一个种类的导热板交替翻转180度地进行层叠的方法,或者交替层叠两个种类的导热板的方法。不管导热板的种类如何,难以通过层叠后的外形把握是否翻转180度及两个种类的导热板的不同。
在以往的板式换热器中,针对上述的层叠错误,在导热板的一边利用剩余构件实施另外3边没有的特殊形状,在层叠后使剩余构件交替来发现层叠错误(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剩余构件的使用对导热性能、强度可靠性等没有影响,仅用于发现层叠错误,因此,作为产品不是必要的构件。因此,材料的成品率恶化。期望一种不会导致成品率恶化就能发现层叠错误的方法。
日本特开平9-894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板式换热器所使用的构件的成品率,改善板式换热器自身的成品率,以及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强度。
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将从一侧向另一侧层叠了的多张板中的各板与在两侧邻接的其他板相接合,而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形成第1流体流动的第1流路和与上述第1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张板中的各板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在一短边侧和另一短边侧各形成两个流路孔,该流路孔为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中的任一流体通过的开口,
上述各板的4个上述流路孔中的任一上述流路孔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从上述流路孔的周缘的一部分突出并弯曲而向远离上述开口的方向延伸,贴紧于在上述另一侧邻接的上述板的在上述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流路孔的周缘附近。
根据本发明,能够谋求改善板式换热器所使用的构件的成品率,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形态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主视图(图3中的A向视)。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后视图(图3中的B向视)。
图6是图4的X-X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导热板101a、101b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形成于实施方式1的导热板101的“コ字型结构体102”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コ字型结构体102”的效果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侧板105a、105b的拉深形状部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6的管口103的周边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1中,对板式换热器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形态的图。使用图1对板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热泵单元2(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3、冷凝器4(第1换热器)、电子膨胀阀5、蒸发器6(第2换热器)。
(1)压缩机3使用电来压缩制冷剂7,使制冷剂7的焓及压力上升。
(2)冷凝器4在被压缩了的制冷剂7(第1流体)和被加热流体(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3)电子膨胀阀5使从冷凝器4流出的制冷剂7绝热膨胀。
(4)蒸发器6在从电子膨胀阀5流出的制冷剂7和外部加热热源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虽未图示,热泵单元2除上述构件外还可以包括用于储存剩余的制冷剂7的存储器等附属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