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褐煤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32254.2 | 申请日: | 2012-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田 |
| 主分类号: | F26B17/14 | 分类号: | F26B17/14;F26B23/10;F26B21/04;F26B21/06;F26B25/00;F26B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过热 蒸汽 干燥 褐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褐煤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外部提供的传热介质在装置内部加热和产生低压过热蒸汽,同时利用低压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实施褐煤干燥;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台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一台循环过热蒸汽增压风机(2)和一台循环过热蒸汽再热器(3);该装置包括的三台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循环过热蒸汽增压风机(2)的蒸汽入口与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的蒸汽排汽口相连接,循环过热蒸汽再热器(3)的蒸汽入口与循环过热蒸汽增压风机(2)的蒸汽出口相连接,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的循环再热蒸汽入口与循环过热蒸汽再热器(3)的再热蒸汽出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利用内置加热盘管组(4)中流动的高温导热油加热褐煤和产生蒸汽,该褐煤干燥过程产生的蒸汽和装置中循环的低压过热蒸汽一起混合形成混合蒸汽,该混合蒸汽在内部循环中被加热并构成用于干燥褐煤的干燥介质;循环过热蒸汽增压风机(2)用于对内部循环的低压过热蒸汽增压;循环过热蒸汽再热器(3)用于为内部循环的低压过热蒸汽再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利用导热油作为干燥装置的传热介质,其工作温度范围是200℃至400℃;该装置利用经过再热循环的低压过热蒸汽作为干燥装置的部分干燥介质,其工作温度范围是110℃至250℃,工作压力范围是0.1至0.2MPa(绝对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的内置加热盘管组(4)由钢管弯制成螺旋状的单层盘管组(4a)或同心双层盘管组(4a和4b)制成,导热油加热器(1)还包括:在加热盘管组(4)上部安装褐煤进料分配器(6)和蒸汽排汽管组,在加热盘管组(4)下部安装的褐煤卸料器和循环再热蒸汽进汽管组,在加热盘管组(4)内部安装的中心辅助加热管(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组(4)是由单级或多级并联的加热盘管组成,每级加热盘管由单管或多管并联盘绕的钢管构成;加热盘管组(4)的外形是圆柱形,或者是椭圆柱形,或者是两端为半圆柱形中间部分为矩形柱的长圆柱组合体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辅助加热管(5)设置在导热油加热器(1)内部的中心部位并且通贯上下,褐煤进料分配器(6)、数层相互倾斜安装的内部配料孔板(7)和蒸汽导流板(8)以所述中心辅助加热管(5)为中心设置;导热油加热器(1)内可设置一根或两根中心辅助加热管(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上部的蒸汽排汽出口处设置有过热蒸汽出口温度测点(9),并且在立式盘管导热油加热器(1)内部不同高度位置设置过热蒸汽温度测点(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对内部干燥介质的温度和褐煤干燥速率的调控,是根据导热油加热器(1)的各点过热蒸汽温度监测数据,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入各级加热盘管的导热油流量和导热油加热器(1)内部的低压过热蒸汽循环流量及其再加热温度,进行三级调节实现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可以采用两级或多级装置串联运行对褐煤进行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两级串联使用的情况包括:1+1组合的形式或者2+1组合的形式;其中1+1组合的形式是两级干燥装置各由一套独立的干燥能力不同的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装置组成;2+1组合的形式是第一级干燥装置由两套独立的干燥能力相同的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装置并联组成,第二级干燥装置是一套独立的低压过热蒸汽干燥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一个为装置提供和分配热能的传热系统共同实施;所述传热系统由一个液相导热油供热系统,和一个低压过热蒸汽分配及回收系统组成;所述蒸汽分配及回收系统中设置有褐煤垂直提升加热管(14)和蒸汽冷凝器(15)及抽真空风机(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田,未经李树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2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