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草药型青贮饲料生物添加剂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1783.0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裕;王雁;张蕴薇;玉柱;张宝艺;庞帝琼;徐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4 | 分类号: | 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草药 青贮饲料 生物 添加剂 应用 | ||
1.制备青贮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青贮原料中添加青贮饲料添加剂后进行厌氧发酵,得到青贮饲料;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活性成分为下述a)或b)或c)的组合物:
a)由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组成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混合在一起;
b)由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组成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分别独立包装;
c)从所述a)或b)的组合物中提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和b)的组合物中,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的质量比均为下述1)-10)中的任一种:
1)1-3∶1-3∶1-3∶1-3;
2)1∶1∶1∶1;
3)3∶2∶2∶2;
4)3∶1∶1∶1;
5)2∶3∶2∶1;
6)2∶2∶1∶3;
7)2∶1∶3∶2;
8)1∶3∶1∶2;
9)1∶2∶3∶1;
10)1∶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饲料具有下述至少一种特性:
1)粗蛋白含量高于对照;
2)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低于对照;
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
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
5)pH值低于对照;
所述对照为经过如下方法制备的饲料:除不加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外,其它条件均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原料的含水量为60%-75%;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以所述a)或b)组合物的干重计,是所述青贮原料质量的3%-6%。
5.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制备的青贮饲料。
6.青贮饲料添加剂,它的活性成分为下述a)或b)或c)的组合物:
a)由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组成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混合在一起;
b)由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组成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分别独立包装;
c)从所述a)或b)的组合物中提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
所述a)和b)的组合物中,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的质量比均为下述1)-10)中的任一种:
1)1-3∶1-3∶1-3∶1-3;
2)1∶1∶1∶1;
3)3∶2∶2∶2;
4)3∶1∶1∶1;
5)2∶3∶2∶1;
6)2∶2∶1∶3;
7)2∶1∶3∶2;
8)1∶3∶1∶2;
9)1∶2∶3∶1;
10)1∶1∶2∶3。
7.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包括制备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活性成分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按照下述I)、II)或III)的方法制备:
I)将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进行混合或进行独立包装,得到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活性成分;
II)将当归、党参、黄芪和五味子按照下述1)-10)中的任一种质量比进行混合或进行独立包装,得到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活性成分:
1)1-3∶1-3∶1-3∶1-3;
2)1∶1∶1∶1;
3)3∶2∶2∶2;
4)3∶1∶1∶1;
5)2∶3∶2∶1;
6)2∶2∶1∶3;
7)2∶1∶3∶2;
8)1∶3∶1∶2;
9)1∶2∶3∶1;
10)1∶1∶2∶3;
III)用水提取所述I)或II)的活性成分,收集水溶性物质,将该水溶性物质作为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的活性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为青贮饲料发酵促进剂。
9.权利要求6或8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在制备青贮饲料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贮饲料、权利要求6或8所述青贮饲料添加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饲料为豆科牧草青贮饲料,如苜蓿属青贮饲料;进一步,所述苜蓿属青贮饲料可为以苜蓿属中至少一种苜蓿作为青贮原料制备的青贮饲料,如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青贮原料制备的青贮饲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17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大型竹根篼生态茶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去皮牛蒡的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