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太阳热的驱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1716.9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喜诺克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M13/00 | 分类号: | A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太阳 驱蚊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粘着薄片捕获并驱除蚊子的形式的驱蚊器,更为详细地来说涉及利用太阳热的驱蚊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驱除器,存在着例如专利文献1、2记载的驱除器。
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产品的结构为:在支脚的上部设置具备太阳电池和蓄电池的引诱灯,利用以太阳光发电得到的电力使引诱灯点亮,并利用粘着薄片将集中于该光的虫子捕获。
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产品形成为:利用太阳光将放在袋子中的类似血液的液体加热,当蚊子吸取袋内的液体后,液体在蚊子的体内凝固,从而能够驱除蚊子。
不过,利用太阳光的这种器具是在屋外使用的。因此,期望这种器具形成为,粘着薄片等蚊子的捕获部位即使因降雨、露水而被濡湿也不会使捕获性能降低。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产品将粘着薄片以立着等状态设于引诱灯的周围,因此,这样的话,无法避免由降雨、露水使粘着薄片濡湿、粘着力在短时间内下降的情况。其结果是,该现有产品存在以下问题:更换粘着薄片的频率高,粘着薄片未被充分地用完就不得不更换为新的。
此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产品是利用太阳光的产品,该现有产品是利用太阳光点亮引诱灯并且利用光使虫子集中并利用粘着薄片捕获的结构。
因此,该现有产品对于蛾子等趋光性质的虫子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喜欢在暗处飞翔的蚊子来说没有效果,其结果是,不能用作蚊子的驱除器。
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产品为如下结构:利用太阳光暂时将水加热,然后使该水的热进行热交换来加热类似血液的液体。
因此,这样的话,在太阳能的利用方面效率差,而且加热液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其结果是,部件数量增加,无法避免装置价格升高。
此外,该现有产品存在着死亡的蚊子散布在器具的周围这样的问题,不仅如此,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产品同样,在设置于屋外时,存在着由降雨、露水使药液的袋子濡湿,结果对蚊子的捕获性能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39318号公报
而且,蚊子具有如下性质:喜欢在暗处飞翔,落在与人类的体温相近的温暖处来叮咬人畜,吸取人畜的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蚊子的特性以及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为提供一种利用太阳热的驱蚊器,该驱蚊器是利用太阳光并利用粘着薄片捕获并驱除蚊子的器具,其中,利用以蓄热部件蓄热得到的太阳热加热粘着薄片,且将粘着薄片设在驱除部的底板的下表面,换言之设在驱除部的背光的暗处,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率、可靠地驱除蚊子,并且形成为能够防止由降雨、露水而使粘着薄片濡湿的情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如图1等所示,是由驱除部3和支承该驱除部3的支脚4形成的驱蚊器,所述驱除部3在外表面设有捕获蚊子1的粘着薄片2,该驱蚊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驱除部3收纳有蓄热部件12,所述蓄热部件12接收来自外部的太阳光并储存太阳热,该蓄热部件12的散热被传导至驱除部3的底板8,上述粘着薄片2以粘着面朝下的方式设在该底板8的下表面,该粘着薄片2形成为能够由上述蓄热部件12的散热经由底板8加热(第一方面)。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蓄热部件12采用以硫酸钠水合物、醋酸钠水合物、石蜡等作为主要原料的市售产品。在此,作为加热粘着薄片2的方式,具体来说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蓄热部件12直接置于驱除部3的底板8上来加热底板8,或者使蓄热部件12的散热以例如空气为媒介传导至底板8。
此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驱除部3和支脚4的形状、结构是任意的。驱除部3通常由透光性的部件和隔热材料组合而成,并且形成为箱形等形状。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接收太阳光的上表面由透明的、例如聚碳酸酯制等的塑料板7形成以使透光率良好。
此外,优选的是,粘着薄片2形成为能够利用例如磁力吸附于驱除部3的底板8从而能够简单、迅速地装卸。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粘着薄片2安装引诱蚊子1的药剂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喜诺克斯株式会社,未经喜诺克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1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