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方骨及上颌齿顶的大壁虎脑立体定位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0289.2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波;王浩;蔡雷;戴振东;刘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上颌 壁虎 立体 定位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基于方骨及上颌齿顶的大壁虎脑立体定位装置及方法,属脑立体定位技术领域,用于大壁虎头部的立体定位,以进行大壁虎脑功能的相关探索实验。
背景技术
发明人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壁虎脑立体定位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200610086008.x)确定了大壁虎脑立体定位方法,并设计了相关定位夹持装置。所设计的定位夹持装置采用左右眼眶夹持点和壁虎上颌吻部齿顶三点定位夹持的方式,可以完全固定大壁虎上颌以及额骨,适合麻醉状态下大壁虎的手术、脑内电刺激及其神经信息记录。
大壁虎颅骨解剖学研究表明,其额骨和顶骨具有明显的冠状缝。静息状态、深度麻醉或者浅麻醉状态下大壁虎尚未发生肢体动作(尤其是发生上下颌紧咬)时,平卧于躯体垫板上的大壁虎头部的额骨和顶骨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即在上述发明专利的三点定位方式下,大壁虎顶骨和额骨没有相对位移。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活体大壁虎上下颌紧咬以及在浅麻醉状态下电刺激大壁虎某些相关脑区,诱发大壁虎发生嘴部开闭动作时,其头部的额骨和顶骨会以冠状缝为轴发生一定的相对转动。进一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大壁虎的顶骨同包裹着大壁虎脑组织的硬脑膜相连,顶骨的移动将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硬脑膜从而带动硬脑膜下的脑组织。脑组织的这种位移无疑会影响电刺激以及记录微电极的精确定位,不利于实验进行。为此,有必要在发明专利200610086008.x所确立的壁虎脑立体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全新的定位夹持技术,使得大壁虎顶骨在新的定位夹持方式下能够完全固定,确保大壁虎颅骨的全定位。为深入探索大壁虎脑功能提供可靠的立体定位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方骨和上颌齿顶定位的大壁虎脑立体定位 装置及方法,实现大壁虎全脑的立体定位,定位准确。
本发明的装置如下:
一种基于方骨和上颌齿顶定位的大壁虎脑立体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校针、三维电极移动装置、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U形支座、分别安装在U形支座U字形两端的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左耳杆夹持器和右耳杆夹持器,安装在U形支座U字形底端且垂直于左、右耳杆连线的壁虎适配器,且所述左耳杆夹持器、右耳杆夹持器和壁虎适配器都设有游标刻度,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左耳杆夹持器与另一右耳杆夹持器结构对应,具体如下:耳杆夹持器包括耳杆和耳杆上夹头,其中耳杆杆上夹头通过锁紧螺钉I安装于耳杆上,在锁紧螺钉I上位于耳杆和耳杆上夹头之间还装有复位弹簧I,在耳杆上还装有锁紧螺钉II;在上述锁紧螺钉I、锁紧螺钉II及复位弹簧I共同作用下使耳杆上夹头与耳杆夹紧;上述耳杆上夹头的夹持端面为半圆柱形;(b)、上述耳杆头部根据大壁虎耳道内方骨的特殊构造设计,具体为:耳杆头部可以伸进耳孔内,耳杆头部包含一个用于抵住大壁虎耳道内方骨内侧骨梁的倾斜端面,倾斜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满足:60°≤α≤75°;倾斜端面顶部具有用于支撑方骨內缘最高点的弧形尖端。(c)、所述的壁虎适配器由竖直移动部件、上颌齿顶夹持器以及连接板组成;其中竖直移动部件由固定支架、与固定支架相连的移动支架、通过锁紧手柄与移动支架相连的联结头组成;壁虎适配器通过连接板和适配器固紧螺钉与U形支座相连接;(d)、所述上颌齿顶夹持器包括转动支架,上颌支撑板和鼻骨上压头;其中上颌支撑板固定于转动支架上;鼻骨上压头通过锁紧螺钉III安装于转动支架上,在锁紧螺钉III上位于转动支架和鼻骨上压头之间还装有复位弹簧II,在转动支架上还装有锁紧螺钉IV,在上述锁紧螺钉III、锁紧螺钉IV及复位弹簧II共同作用下使转动支架带动上颌支撑板和鼻骨上压头实现夹紧。夹持大壁虎时,上颌支撑板与水平面成倾角β。β角根据大壁虎头部自然贴附水平面时其上颌齿顶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