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库、湖泊中鲢、鳙鱼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9985.1 | 申请日: | 201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飞;伍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库 湖泊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鲢鱼、鳙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内陆大水面(主要指水库、湖泊)人工养殖采用的技术是以放养鲢鳙鱼为主,适度施肥和及时捕捞等,这种传统的养殖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放养的主体为鲢(俗称白鲢、跳鲢等),其比例高达80%~90%,而鳙(俗称花鲢、大头鲢等)的放养比例极低,通常在10%以内,少数可以达到20%。这种传统的放养结构造成内陆大水面生产的鱼产品中,主体是鲢,但消费市场又对鳙的需求量更大,供需矛盾突出,使鳙的市场价格高居不下,其价格是鲢的一倍以上。但简单的提高鳙的放养比例,绝大多数水域和养殖者都未能获得理想养殖效果和效益,故认为鳙的比例提高后,鳙的生长速度极慢,养殖周期延长1~2倍都不能达到上市规格。这种传统的养殖模式造成养殖效益低下,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经济效益不显著。
另外,现有的养殖方法,针对鲢鱼生长所需要的饵料----浮游植物,则在生产过程中施入大量的无机肥料(或称化肥,如尿素、碳铵、过钙等),大量的无机肥(或称化肥)施入水体后只能部分被浮游植物利用进而转化为鱼产品,更多的则在水体中沉积下来,日积月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表现出蓝藻频发,养殖效益越来越低,养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水库、湖泊中鲢鱼鳙鱼人工养殖方法,通过调整鲢鳙鱼的放养比例(即将鲢鳙鱼的放养比例颠倒过来),使用生物有机肥来繁殖鳙鱼生长的天然饵料----浮游动物,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达到鱼产品中鳙鱼产量达到90%以上,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防止水体污染,使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鱼种放养:根据水域具体情况和经营者年捕捞次数,确定放养量(规格与数量)与批次,特别注意鳙鱼的放养数量或重量占放养鲢鳙总量的80%或以上。
2、生物有机肥使用:选用养鱼用的浮性或半浮性的生物有机肥(在水体中悬浮时间越长越好)或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有氧发酵后的畜禽粪便),在每年4月份水温连续3d达到15℃以上即可开始投肥。选择水清、风浪不大的晴天9:00~14:00施肥。生物肥的一般施肥周期:水温15~20℃,10d左右1次;水温20~25℃,7d左右1次;水温25~32℃,5d左右1次。11月,由于水温较低,加之进行赶捕等捕捞作业,一般停止施肥。施肥区域应控制在水深为4m以内、无水草、水面开阔和光照充足的浅水区,面积约占水体的1/3左右,鱼类生长旺季扩大至1/2左右。根据水体透明度使用量为2~5公斤/亩,透明度大使用量也大,反之,则使用量低。
3、微生态调水:每半月测定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如氨氮呈上升趋势则使用光合细菌调水(活菌数≥3×108cfu/g(ml),初次使用1000g(ml)/亩.米,以后减半,间隔15~20天使用一次),使水体中氨氮的含量低于0.2mg/l,如亚硝酸盐呈上升趋势,则选用芽孢杆菌调水(菌体数量≥1×108 cfu/g,芽孢率≥80%,使用量100~200g/亩,使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 mg/l);如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无明显变化,则15~20天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总之保持养殖水体具有肥(透明度30~50cm)、活(水色具有日变化)、爽(除浮游生物外的悬浮物极少)的特性。
4、日常管理:与常规养殖一样,注意防盗、放逃,根据鱼类生长状态和水色变化,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如放养密度较大或设计产量超过200公斤/亩,则应在8~10月份增投鳙鱼专用的人工饲料。
5、产品捕捞与上市:可根据销售市场的接受规格和市场价格,及时捕捞,分批上市,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所述浮性或半浮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在水体中悬浮时间较长)或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可选用自制或选用重庆江合生物科技公司、重庆永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伟嘉盛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生产的渔用生物有机肥。
本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将传统的放养比例完全颠倒过来,即鳙的放养比例高达80~90%,利用生物有机肥或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肥水,配合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调水,可在放养总量(规格、数量)、养殖周期不变的条件下,获得养殖以鳙为主体的鱼产品,养殖效益提高1~2倍。
另外,利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养殖鳙鱼,一方面减少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积累,促进了环境的净化,有利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极大降低了无机肥(或称化肥)在水体中的盲目使用,保护了水环境,促进了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诱捕并培育天蚕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杂交辣椒品种制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