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继电保护的动态滤零漂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9910.3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邵震宇;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弘毅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护 动态 滤零漂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继电保护中动态测量并滤除零漂的算法。
背景技术
零漂是零点漂移(Zero drift)的简称,在继电保护中,零漂是指在外加交流为零的情况下,保护装置采样量的大小。它是由于传感器、测量电路、衰减器、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的温度漂移和时间漂移造成的。
运算放大器均是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而直接耦合式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各级的放大作用,第一级的微弱变化,会使输出级产生很大的变化。当输入短路时,输出将随时间缓慢变化。
晶体三极管的参数受温度的影响,也会产生零点漂移。
零点发生漂移时会影响计量的精度,也会给保护带来误差。零漂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快速算法和瞬时值保护算法更容易受到零漂的影响。
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在装置出厂前测量出零漂,作为一个定值固化在保护装置中。实际运行时,保护装置每次采样时都减去这个固定的零漂值。但是,保护装置的零漂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会随着环境温度、运行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因此导致减去固定零漂值的采样数据与真实数据误差较大,精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保护的动态滤零漂算法,在装置运行过程中自动计算零漂值,消除了实际运行过程中零漂随时间和温度变化而变化带来的误差,提高了保护和计量的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继电保护的动态滤零漂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样通道输入短接,测量出通道的初始零漂值并固化到保护装置的存储器中;
(2)计算采样点数据之和;
(3)根据采样点数据之和,求出平均零漂值;
(4)计算平均零漂值与初始零漂值之间的零漂变化量;
(5)根据递变周期计算出零漂递变步长;
(6)根据所述递变周期,递变调整每个采样点的零漂值。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
(7)定时将调整后的零漂值固化到保护装置的存储器中。
所述计算采样点数据之和的过程为:计算 个采样点数据之和,,其中为单个采样数据,,为每周期采样点数,为采样总周期长度除以单个周期长度的倍数。
作为优选方案,的取值为整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求出平均零漂值的过程为:,其中为平均零漂值。
作为优选,所述计算零漂变化量的过程为:,其中为初始零漂值,为零漂值变化量。
作为优选,所述计算零漂递变步长的过程为:,其中为零漂递变步长,,为需要调整的周期数量。
作为优选,的取值为整数。
作为优选,所述递变式调整每个采样点的零漂值的过程为:调整每个采样点的零漂值,使得。
作为一种改进,发生故障时,关闭所述动态滤零漂算法。
动态滤零漂算法简单有效,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不受频率变化的影响,有较好的适用性。此外无需硬件开支,克服了硬件测量方法的不足,消除了硬件测频由于器件的因素而引入的误差,提高频率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动态滤零漂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算法应用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和测量中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通过下述步骤实现动态调整零漂过程:
(1)将采样通道输入短接,测量出通道的初始零漂值并固化到保护装置的存储器ROM中,定义初始零漂值。
(2)由于在继电保护中测量的是交流信号,该信号在每个周期内的积分值为零,因此在每个周期内信号数据之和即为零漂值之和。计算时取计算周期长度为单个信号周期长度的整数倍,倍数为,这样保证了在计算周期内,交流值累加值为零,可以根据计算的精度需要进行设置。设为一个信号周期内的采样点数,定义,假设零漂值为,则在整个计算周期内,计算采样点交流信号数据之和。
(3)根据采样点数据之和和采样点数量,即可计算出整个计算周期内平均零漂值。
(4)计算平均零漂值与初始零漂值之间的零漂变化量: 设为零漂变化量,计算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弘毅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弘毅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学机械研磨液配置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