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9667.5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8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兴;于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控制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目的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实现物品的远程感知和控制,由此生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生产生活体系,这比现行的互联网更为庞大,可以广泛用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一类应用为路况信息采集,现有的路况采集的主要手段是浮动车上报,例如,将出租车作为浮动车,在出租车上安装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终端进行信息上报。但现有的路况采集系统仅能满足5分钟的路况更新,且还不是很准确。
随着交通智能化的普及,未来会有很多普通车辆作为浮动车,辅助采集数据,而且为了提升路况信息的准确性,上报周期也会缩减到秒级,例如10s一次,这样就会导致对小区的接入信道产生较大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通过在3GPP网络内增加位置服务实体来进行上报密度和接入密度的调整与控制,显著提高了接入控制的准确度。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位置服务实体LSE获取上报密度调整值,其中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包括小区或路段的上报密度调整值;
所述LSE将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发送至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对应区域的控制设备,以便所述控制设备将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接入密度调整。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位置服务实体,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报密度调整值,其中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包括小区或路段的上报密度调整值;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上报密度调整值发送至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对应区域的控制设备,以便所述控制设备将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接入密度调整。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接收上报密度调整值,其中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包括小区或路段的上报密度调整值;
所述控制设备将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接入密度调整。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报密度调整值,其中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包括小区或路段的上报密度调整值;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上报密度调整值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接入密度调整。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系统,包括位置服务实体、控制设备和用户终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网络内增加位置服务实体LSE来进行浮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密度调整和控制,显著提高了接入控制的准确度,较好地平衡了浮动用户终端增多且上报周期缩短所导致的接入控制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示了本发明的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图示了本发明的消息发送的流程示意图。
图3图示了本发明位置服务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示了本发明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图示了本发明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示了本发明的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100,位置服务实体LSE(Location Service Entity,LSE)获取上报密度调整值,其中所述上报密度调整值包括小区或路段的上报密度调整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