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碳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9243.9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彦;王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7/0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分子筛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碳分子筛膜,包括:
1)多孔基体;
2)多孔基体表面的过渡层,所述的过渡层由多孔基体表面浸渍溶胶或胶体形成的模板分解而成;
3)过渡层表面的多孔碳分子筛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胶或胶体为基于Al、Ti、Si、Zr、Ni或Pd元素的溶胶或胶体,加热分解后产生所述元素的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胶选自铝溶胶、硅溶胶、钛溶胶或锆溶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胶体为Al、Ti、Zr、Si或Pd 的氢氧化物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碳分子筛膜是由含碳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中碳化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碳前驱体为聚酰亚胺、聚糠醇、酚醛树脂、聚醚砜酮、聚丙烯腈或聚醚酰亚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碳分子筛膜厚度为0.5~5 μm。
7.一种复合碳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多孔基体表面上浸渍可分解的溶胶或胶体材料,干燥后形成模板;
2)在上述模板上涂覆聚合物涂膜液,干燥后形成聚合物层;
3)聚合物层在惰性气氛中碳化,制得复合碳分子筛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基体为多孔陶瓷、多孔不锈钢、多孔陶瓷/不锈钢复合材料、多孔玻璃或多孔硅片中的一种,其平均孔径为0.1~10 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溶胶为铝溶胶、硅溶胶、钛溶胶或锆溶胶中的一种或几种,胶体为Al、Ti、Zr、Pd或Si 氢氧化物胶体;浸渍时间为5~20 min;干燥温度为0~20 ℃,干燥时间为24~72 h。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涂膜液包括聚酰亚胺、聚糠醇、酚醛树脂、聚醚砜酮、聚丙烯腈或聚醚酰亚胺溶液;干燥温度为40~120℃,干燥时间12~48 h。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碳化条件为,惰性气氛为氮气或氩气,气体流速控制在10~200 mL/min;升温速率为0.5~10 ℃ /min,碳化终温为500~1000 ℃,恒温时间0.5~5 h。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分子筛膜在气体分离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2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