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片、背光模组及电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8424.X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文喜平;邵坤;高上;张智睿;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00 | 分类号: | F21V7/00;F21S8/00;H04N5/6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背光 模组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射片和一种背光模组及一种电视机。
背景技术
在直下式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模组中,LED灯贴附于整个背板的平面上。与之相配合的反射片也是贴附于背板的大平面上,然后通过扩散板及其它光学膜片出射。
这种直接贴附于背板平面上的反射片,一般呈平面结构,在能量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对光没有约束能力,致出光的出射角度较大,散向四周的光较多,因此光的损失也较大,光源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主观(即使用者从电视机正面观赏电视屏幕)的要求,混光距离也要求有很大,使得电视机整体较厚,直接影响模组的美观。
另一方面,由于3D(Three Dimension三维)技术的突飞猛进,背光模组中的动态区域控制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了提高背光模组显示效率的关键技术。动态区域控制技术不仅能为3D显示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是节能环保型背光模组的发展方向。
由于LED的发光角度很大(接近180°),所以很难定向地控制其在屏幕上的照亮范围。
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增加LED灯的数量,或者在反射片上方的LED灯上增加透镜的方式解决其混光距离不足与光效较低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平面型的反射片对光束没有约束能力,导致光的出射角较大,散向四周的光较多,使光源的损失较大,光源利用率低;由于光效差,需要很大的混光距离,就使得电视机做得很厚,影响电视机的美观性,同时由于LED灯的发光角度很大,不便于3D技术中对背光模组动态区域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或者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反射片,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片,包括反射片本体,所述反射片本体包括反射片本体底部,所述反射片本体底部设置有凹槽。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和上述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凹槽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扩散板。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视机,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反射片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每个LED灯的小范围内,通过凹槽对LED灯的出光角度的约束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凹槽形状的控制,来控制能量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ED灯排布的自由性。凹槽对光源的约束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光不足的问题,改变普通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主观灯影问题;另外,本技术方案还可以较好地达到3D显示对于背光模组区域动态控制的要求,提高动态区域对比度及分辨率,提高3D显示设备的综合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每个LED灯的小范围内,通过凹槽对LED灯的出光角度的约束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凹槽形状的控制,来控制能量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ED灯排布的自由性。凹槽对光源的约束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光不足的问题,改变普通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主观灯影问题;另外,本技术方案还可以较好地达到3D显示对于背光模组区域动态控制的要求,提高动态区域对比度及分辨率,提高3D显示设备的综合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视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每个LED灯的小范围内,通过凹槽对LED灯的出光角度的约束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凹槽形状的控制,来控制能量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ED灯排布的自由性。凹槽对光源的约束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光不足的问题,改变普通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主观灯影问题,同时使得电视机可以做得更薄,外形更加美观;另外,本技术方案还可以较好地达到3D显示对于背光模组区域动态控制的要求,提高动态区域对比度及分辨率,提高3D显示设备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反射片对光束的作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述反射片一实施例中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全数灯开的模拟光效截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半数灯开的模拟光效截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背光模组再一实施例的全数灯开的模拟光效截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