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790.3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岳衢;胡承刚;张铁军;李飞;罗先刚;邱传凯;周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04 | 分类号: | C25D1/04;C25D1/10;C30B29/02;C30B29/62;C30B30/0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新华;成金玉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oi 电铸 技术 金属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选择双面抛光的SOI基片,将表面清洗干净;
步骤(2)在SOI的硅表面和掺杂硅表面分别沉积一层厚度为400~600nm的氮化硅薄膜;
步骤(3)在SOI下底面的氮化硅膜层上均匀涂覆一层厚度为1~2μm的光刻胶,光刻制作出腐蚀的开口区,并置于烘箱或热板进行坚膜;
步骤(4)以光刻胶为掩蔽层,采用干法刻蚀将开口区的氮化硅刻蚀完毕,露出下底面的硅表面;
步骤(5)以氮化硅为掩蔽层,采用湿法腐蚀将露出的下底面体硅腐蚀完毕,露出二氧化硅表面;
步骤(6)在SOI掺杂硅表面的氮化硅膜层上均匀涂覆光刻胶,用双面对准光刻系统确定图形区在湿法腐蚀的棱台面上,并通过光刻获得光刻胶图形;
步骤(7)采用干法刻蚀将光刻胶图形传递到SOI的掺杂层和二氧化硅层;
步骤(8)将具有纳米开孔的SOI器件置于电铸液里电铸,获得掺杂硅包裹的高深宽比亚波长金属线条;
步骤(9)采用干法刻蚀将氮化硅去除,并用氢氟酸溶液去除二氧化硅,完成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SOI片是由底层单晶硅、中间层二氧化硅、顶层掺杂硅组成,底层厚度为300~450μm,中间层厚度为100~300nm,顶层是厚度为1~2μm的高浓度均匀掺杂的N型硅或P型硅,掺杂浓度为1015~1020cm-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沉积法有磁控溅射法、气相沉积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坚膜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干法刻蚀可以为等离子刻蚀、离子束刻蚀、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体硅湿法腐蚀是采用KOH溶液,其重量比浓度为30~40wt%,腐蚀温度在50~60℃,并在超声波搅拌的条件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电子束光刻胶厚度为0.5~1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光刻胶图形的半径为50~100nm,周期为500~700nm,深度为0.5~1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干法刻蚀可以为等离子刻蚀、离子束刻蚀、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刻蚀掺杂硅层的厚度为1~2μm,刻蚀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00~30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的电铸金属可以为银、金或者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的电铸金属长度为2~3μm,图形的半径为50~100nm,周期为500~700nm,深度为0.5~1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的干法刻蚀可以为等离子刻蚀、离子束刻蚀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
14.一种基于SOI和电铸技术的金属纳米线阵,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纳米线阵由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加工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7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断式超声电镀装置及其应用
- 下一篇:玻璃切割机的光电定位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