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余物信号识别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687.9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兴;杨京;孙永玲;沈枫;任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9/44 | 分类号: | G01N2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陈安平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余 信号 识别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多余物信号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在转动激励状态下舱段内产生的信号;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根据波形特征检测识别该信号是否为多余物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余物信号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为固定于舱段内的换能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余物信号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在往复摆动激励的条件下,检测信号的定位点集中度与定位点位置,若定位点集中度高且位置与激励相关,则判断为多余物;否则,进一步判断信号类型,即判断是否为已知干扰信号,若判断是,则该信号不是由多余物造成;否则,进一步区分所述信号是否为噪声信号,若不是噪声信号,则判断为是多余物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知干扰信号为电信号、背景信号、摩擦信号、强机械噪声、可动部件信号;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在判断信号类型时依据各个类型的信号波形特征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判断信号是否为噪声信号时采取以下方法:
检测信号持续时间、信号包络先线的衰减规律以及相近程度;
若信号持续时间大于1ms,包络线呈进指数规律衰减,且同一个Hit内多个波形包络线相近,则继续检测各个换能器所检测的包络线是否相近;
检测信号最大幅值与换能器接收顺序是否一致,若检测到各个换能器的包络线相近且其最大幅值与换能器接收顺序一致,则判断为多余物。
6.一种多余物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摆动激励的条件下的以下步骤:
检测信号的定位点集中度与定位点位置,若定位点集中度高且位置与激励相关,则判断为多余物;
否则,进一步判断信号类型,即判断是否为已知干扰信号,若判断是,则该信号不是由多余物造成;
否则,进一步区分所述信号是否为噪声信号,若不是噪声信号则判断为多余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余物信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区分信号是否为噪声信号时,采取以下方法:
检测信号持续时间、信号包络先线的衰减规律以及相近程度;
若信号持续时间大于1ms,包络线呈进指数规律衰减,且同一个Hit内多个波形包络线相近,则继续检测各个换能器所检测的包络线是否相近,若否,则判断为噪声信号;
检测信号最大幅值与换能器接收顺序是否一致,若检测到各个换能器的包络线相近且其最大幅值与换能器接收顺序一致,则判断为多余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余物信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知干扰信号为电信号、背景信号、摩擦信号、强机械噪声、可动部件信号;判断信号类型时依据各类信号波形特征判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余物信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信号的判断依据其特征来进行,所述电信号的特征为:单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小于1ms,在波形图中观察不到明显的波形信号,幅值低于50dB,功率谱显示尖锐的脉冲峰,同时定位图上不存在定位点;
所述背景信号的判断依据其特征来进行,所述背景信号特征为:幅值近似相等的不连续信号;背景信号幅值低于25dB;
所述摩擦信号的判断依据其特征来进行,所述摩擦信号的特征为:持续时间大于8ms,幅值低于40dB,平稳,无明显波峰,不表现为单调性衰减;
所述强机械噪声的判断依据其特征来进行,所述强机械噪声的特征为:,信号幅值小于50dB,通常显示为多个间隔不等的尖锐脉冲峰,每个脉冲峰持续时间小于1ms,只有距离换能器很近的强烈的机械噪声才会被采集到;
所述可动部件信号的判断依据其特征来进行,分为周期性信号和非周期性信号,所述周期性信号的特征为:持续时间>1ms,上升时间长,常伴有摩擦信号,衰减特征不明显,换能器接收次序同幅值衰减基本一致,各通道波形基本相同,常伴有摩擦信号,相对集中,位置固定;所述非周期性信号的特征为:持续时间<1ms,衰减单调,有时换能器接收次序同幅值衰减不一致,各通道波形差异大,定位点随机分布,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未经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6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