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谐激光器及其波长锁定和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303.3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高飞;吴葵;顾共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奥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98 | 分类号: | H01S3/098;H01S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谐 激光器 及其 波长 锁定 监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调谐激光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谐激光器及其波长锁定和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量的飞速膨胀,光通信网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信息的传输容量。但DWDM的出现对信号的发生和接收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调谐激光器信号完全覆盖C波段,信号光波长可以方便调节,它的出现减少了激光器的备用数量,同时扩展了光网络的灵活性。
现有的可调谐激光器必不可少的都要具备波长锁定装置,传统的可调谐激光器模块所需要的无源器件多,光路极其复杂,封装工艺要求极高,制造难度大,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大批量生产中存在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谐激光器及其波长锁定和监控方法,通过采用新的光强相位调制模块,实现可调谐激光器光源模块与波长锁定模块的分离,从而降低封装工艺的技术难度,降低制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调谐激光器,包括光源模块、光强相位调制模块和波长锁定模块;其中:
所述光源模块由可调谐激光器芯片、隔离器、光准直装置构成;所述可调谐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光经过隔离器后由光准直装置直接耦合进光纤的一端,该光纤的另一端接光强相位调制模块,光进入所述光强相位调制模块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光强调制后进入波长计,另一路则经过相位调制后进入所述波长锁定模块。
其中,所述波长锁定模块主要由光纤F-P腔和光电探测器构成;所述光纤F-P腔的滤波间隔符合ITU-T标准,经过光强相位调制模块的某一满足ITU-T标准的光透过光纤F-P腔后对应透过的光强最大,利用光纤F-P腔的滤波特性实现可调谐激光器波长在ITU-T信道的锁定。
所述光准直装置为非球面透镜。
所述光强相位调制模块集成光强调制和相位调制功能,所述光强相位调制模块为铌酸锂调制器。
所述可调谐激光器芯片为DBR、SG-DBR、DS-DBR或其他输出波长可以调节的芯片。
所述光纤F-P腔具体为两端面镀膜光纤构成,或者是在光纤纤芯打矩形孔构成。
一种可调谐激光器的波长锁定和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A、连接光源模块、光强相位调制模块和波长锁定模块,将光强相位调制模块输出的光分为两路,一路经过M-Z光强调制端进行光强调制后进入波长计,另一路经过相位调制端进行相位调制后进入波长锁定模块;
B、调节光源模块中可调谐激光器芯片的输出波长,使波长为可调谐激光器输出范围内的某一ITU-T值,当入射波长为ITU-T值的光经过波长所述锁定模块时,使波长锁定模块中光电探测器的功率最大。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调谐激光器及其波长锁定和监控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该可调谐激光器采用光强相位调制模块,能够实现可调谐激光器光源模块与波长锁定模块的分离,可以灵活更换调节波长锁定模块,同时提高光源到光纤的耦合效率,与光源和调谐模块集成的器件相比大大降低了封装难度,工艺上仅需要聚焦装置耦合和光纤熔接,封装工艺要求低,可以将该模块直接应用到光通信网。除此之外,可大幅降低制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调谐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强相位调制模块的实施例;
图3为光纤F-P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光纤F-P腔的滤波示意图;
图5为可调谐激光器波长锁定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可调谐激光器的系统示意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可调谐激光器芯片;
2:隔离器;
3:光准直装置;
4:光强相位调制模块;
5:光纤F-P腔;
6:光电探测器;
7:波长计;
8:M-Z光强调制端;
9:相位调制端;
10:光纤端面;
11:压电陶瓷;
12:光纤F-P腔的滤波特性曲线;
13:F-P的透射谱;
14:ITU-T的透射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激光器及其波长锁定和监控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调谐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调谐激光器主要由光源模块、波长锁定模块和光强相位调制模块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奥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奥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