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段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6820.9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南;朱晖;胡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段 大功率 塑料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行业用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段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腔体滤波器将特定频率范围的干扰信号或杂波信号滤除,现有腔体滤波器一般采用铝、铜等贵重金属制作,不仅重量大、不利于安装、拆卸以及运输,而且由于贵重金属的价格较高,导致腔体滤波器的成本较高,因此,各家滤波器厂商都在投入大量精力不断地开拓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在各种降成本方案中,采用塑料材质制作滤波器腔体的方案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该方案相对金属滤波器腔体来说,由于塑料腔体具有较轻的重量、较强的刚性性能,不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越来越受到各家滤波器厂商的重视。
然而,塑料的热传导性能比金属要差,在塑料腔体滤波器使用过程中,积聚在塑料腔体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局部温度越来越高而使塑料腔体滤波器整体功能失效;尤其对于大功率滤波器而言,塑料腔体内部在短时间内会积聚较多热量,而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导致腔体滤波器的电气性能指标下降,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现有的高频段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中,只能在很小频率的滤波器中使用塑料腔体,稍大功率的滤波器,根本无法采用塑料腔体的方案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塑料腔体的散热问题一直以来严重地制约着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的发展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很好解决塑料滤波器的散热问题、降低滤波器的生产成本,并具有很好的电气性能的高频段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高频段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上的盖板,所述腔体内安装有谐振杆,所述盖板上安装有调谐螺杆,所述腔体为塑料材质,所述腔体的底部外表面设有金属散热板,所述谐振杆的底端与金属散热板连接,所述谐振杆的底端连接有金属导热件,所述金属导热件穿过腔体的底面与金属散热板连接,所述谐振杆、金属导热件和金属散热板一体成型,所述谐振杆与金属导热件的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腔体的底部内表面贴合,金属散热板上表面与腔体的底部外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底面和金属散热板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板为圆形金属片;
再进一步地,金属散热板的直径大于金属导热件的直径.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长期潜心研究发现如下规律,滤波器工作过程中,腔体内部的主要热量来源于谐振杆,基于这一规律,本发明将谐振杆的底端与金属导热件连接,金属导热件与位于腔体外表面的金属散热板连接,利用金属导热率高的特性,将塑料腔体内部的大部分热量传导并散发到塑料腔体外部周围的空间,有效降低了塑料腔体内部积聚的热量,并且在大功率滤波器中采用塑料腔体,能够保持很好地电气性能,通过现场测试实验,在平均功率为120W以上的高频段滤波器中,塑料腔体内部的热量能及时辐射到腔体外部的空间而降低塑料腔体内部的温度,备好的电气性能,同时本发明的金属导热件与金属散热板、以及谐振杆的结构、连接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滤波器的生产成本,并且易于装配、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谐振杆、金属导热件和金属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体、2-盖板、3-谐振杆、4-调谐螺杆、5-金属散热板、6-金属导热件、7-凸台,8-谐振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总体方案是,在塑料的底部外表面设置金属散热板,将谐振杆的底端与金属散热板连接,通过面积较大的金属散热板,将塑料腔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到腔体外面,降低塑料腔体的内部的温度。本实施例以单腔滤波器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然,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多腔滤波器。
如图1所示的高频段大功率塑料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1和设置在腔体1上的盖板2,盖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腔体1上,腔体1内设有谐振腔8,谐振腔8内安装有谐振杆3,盖板2上安装有调谐螺杆4,调谐螺杆4的下端正对谐振杆3的空心,以便于调节滤波器的工作频率,腔体1为塑料材质,腔体盖板2、谐振杆3、调谐螺杆4均采用金属材质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