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26729.7 申请日: 2012-02-07
公开(公告)号: CN102599156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孔祥波;张真;王鸿斌;张苏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37/06 分类号: A01N37/06;A01N31/02;A01P19/00;A01M1/02
代理公司: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代理人: 刘徐红
地址: 10009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油松 毛虫 引诱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对松毛虫进行种群监测和诱杀,属于油松毛虫监测和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包括许多重大的森林食叶害虫种类,其中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昆虫就是典型的代表。全世界共有30余种松毛虫,分布在中国的27种松毛虫中,危害严重、分布广泛的有6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落叶松毛虫(D.superans)、云南松毛虫(D.houi)、赤松毛虫(D.spectabilis)和思茅松毛虫(D.kikuchii)。这类害虫繁殖力极强,大量猖獗时,针叶全部被食尽,似火烧一般,重者使松林大面积枯死,严重影响松林的健康成长,故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许多学者对我国松毛虫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监测、测报模型、发生与环境关系、防治方法、治理策略和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做过研究。油松毛虫一般1年发生1~2代,在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内蒙、陕西、山西、山东和四川等地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和白皮松。生产上针对油松毛虫危害而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人工或者飞机喷洒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如灭幼脲III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苦参碱、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等。对油松毛虫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例如预报飞机喷洒生物农药防控松毛虫危害的最佳喷施时间。但是由于森林分布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传统的人工踏查监测油松毛虫的危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常常因不能及时掌握虫情,导致其经常性大爆发。松毛虫性信息素因具有成分高效、种群监测灵敏、使用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在生产上受到高度重视。已经阐明性信息素组分的松毛虫种类如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等,由于其组分在成分和比例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很强的物种专一性,所以不同种类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不能通用。根据油松毛虫的生物学习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油松毛虫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工作,以期解决生产实践中油松毛虫预测预报和防控难题。对害虫进行准确的预报有利于采取恰当的方法防控其危害,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可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来监测是否有外来毁灭性害虫的入侵。如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将我国的马尾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列入潜在威胁物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引诱剂,对油松毛虫进行种群监测,达到及时掌握虫情,适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止油松毛虫的大爆发。对这种害虫的有效监测是防治这种害虫的关键。该引诱剂具有成本低、诱效高和持效期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油松毛虫种群监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1)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1%;

5)顺5-十二碳烯醇,14~1%。

优选的,上述5种成分(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5-十二碳烯醇)的化学纯度均大于80%(重量),立体异构体的纯度均大于90%(重量)。

将以上百分数的各种化合物(占引诱剂的重量百分比)按上述比例均匀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本发明提供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包括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剂和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或者聚乙烯塑料管载体。其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百分比:

1)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1%;

5)顺5-十二碳烯醇,14~1%。

优选的,在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

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0.5~5毫克/每个诱芯;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0.5~5毫克/每个诱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