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层气排液井不停抽洗井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6646.8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余东合;马昌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气 排液井 不停 抽洗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排液井不停抽洗井装置及排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是成煤过程中产生的,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以及周围岩石内。
当前比较成熟的煤层气开采方式主要是地面钻井开采。通过在井内下入抽排水设备,将煤层内水排出,随着煤层内的水被排出,煤层内水在井轴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压降漏斗,当煤层内水压力小于煤层气的解吸压力时,吸附在煤层中气体便会逸散出来,随着煤层内的水进入井筒,气体由于密度小原因,顺井筒达到地面采气井口,然后进入地面管网。
目前,在煤层气开发中,排液井在排水降压采气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排液井内常用的排水设备主要有:管式泵、螺杆泵以及电潜泵等。管式泵在这几种排液采气方式中最为常用。地面抽油机带动通过油管内抽油杆带动同心管式泵的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煤层里的水举升到地面。在从煤层排水的过程中,煤粉也随煤层内的水进入泵筒和油管之内。油管内水的携带力小于较大颗粒的煤粉的重力时,煤粉就会在泵筒和油管内沉积。出现煤粉沉积在泵筒或油管的现象后,无法通过洗井的方式解除煤粉的沉积。因为煤层经长时间的排水采气生产,压降漏斗的已经形成,即使采用洗井的方法,洗井水会全部漏失到煤层中去,而无法冲洗到堵塞泵筒或油管的煤粉。当泵筒或油管中的煤粉沉积到一定量时,整个排水通道就会被堵死,煤层内的水也就无法被排出,迫使排液井的排水采气的生产停滞下来,而不得不进行检泵作业。
起泵检修(简称:检泵)和重新下入新泵到该井重新进行排水采气生产,整个作业周期较长,严重影响煤层气的生产运行。并且由于作业施工时对煤层造成的伤害,使该井投产后,恢复到原先的产量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因此,对于煤层气排液井,由于煤粉造成泵筒或油管的堵塞,而不得不频繁进行检泵作业,严重影响煤层气的产量,造成煤层气开采成本的升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20119,提供了一种“同心双层油管”,结构是:由管径不同的油管和具有双层结构的接箍构成,接箍由筒状内套和筒状外套组成,内套的外壁上车有轴向导槽,外套内有突出的支撑台阶,接箍内套与内层油管由丝扣连接,接箍外套与外层油管由丝扣连接,接箍外套与接箍内套用丝扣连接成一体,油管尾部外层油管与内层油管由支撑环固定成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层气排液井不停抽洗井的方法,实现排液中不停抽同时进行洗井,清除堵塞泵筒或油管的煤粉。当煤粉堵塞泵筒或油管时,通过地面连接洗井泵车,不用通过检泵,能清除堵塞泵筒或油管的煤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煤层气排液井不停抽洗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将煤层气排液井不停抽洗井管柱下入井下套管内;煤层气排液井不停抽洗井管柱包括双通道洗井装置和排水管柱两部分。首先下入双通道洗井装置,双通道洗井装置的结构是:油管连接在井口装置的下部。煤层气导流洗井器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油管的下端。
煤层气导流洗井器下端的两端有外螺纹的双公接头连接密封调节器的上接头;同心双层油管的内层油管穿过密封调节器调节接头的内腔并且同心双层油管的内层油管与煤层气导流洗井器的内芯管连接。
密封调节器下端的下接头连接同心双层油管的外层油管上端;同心双层油管的外层油管下端连接同心管式泵的外筒上接头;同心双层油管下端的内层油管连接同心管式泵的泵筒上接头。同心管式泵的外筒下接头连接煤层气双通道洗井阀的两端带有外螺纹的管接头;同心管式泵的泵筒下接头连接煤层气双通道洗井阀的排液管。洗井阀下端转换接头螺纹连接筛管。筛管下端连接沉砂油管。沉砂油管下端固定有丝堵。
步骤B、在油管内下入排水管柱,排水管柱的结构是:光杆的上端连接抽油机,光杆的下端连接抽油杆,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同心管式泵的连接杆;同心管式泵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同心管式泵的柱塞,同心管式泵的柱塞的位置在同心管式泵内。
步骤C、排水采气生产过程中,当出现煤粉堵塞同心管式泵的泵筒或油管时,或出现煤粉堵塞排水通道排水量减少或无水排出,通过高压软管将供液泵车与井口装置的套管闸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