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5618.4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5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盛万兴;宋晓辉;刘永梅;孟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H3/06 | 分类号: | H02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供电 恢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供电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在配电网发生故障后,通过网络重构在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失电区域的供电。供电恢复通过合上配电系统中的某些联络开关把非故障失电区域的负荷转移至其余馈线,同时打开线路上的某些分段开关以保持网络拓扑的辐射型,从而快速恢复供电。由于要综合考虑开关操作次数、馈线负荷裕量、负荷恢复量、网络约束等因素,因此供电恢复是一个多目标、多组合、多约束的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目前求解此类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应用人工智能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搜索算法、模糊评估算法、专家系统方法、遗传算法等。但上述各种算法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仅应用一种算法求解配电网供电恢复问题往往不能很好地克服自身缺点。如对于简单网络仅用启发式搜索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最佳供电恢复方案,使用其他方法未必能找到比它更合适的方案或是所需时间短。但对于复杂网络来说,启发式搜索的范围太大,想要找到最优解就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根据配电网非故障停电线路段/供电区的特点,提出典型非故障停电线路段/供电区,采用离线或在线方法设置典型非故障停电线路段/供电区供电恢复方法、规则,形成配电网典型供电恢复模式。在线路故障后需要快速恢复供电时,快速识别需要恢复供电的非故障停电区域,然后依据相应典型供电恢复模式制定供电恢复方案,最后由运行控制系统执行相应方案,快速恢复供电。其中非故障停电区域是指由于采取故障隔离措施,所辖区域的网络或设备没有发生故障,可以正常供电却失电的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提出非故障停电线路段/供电区,设置非故障停电线路段/供电区供电恢复方法,形成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式;在线路故障后识别需要恢复供电的非故障停电区域,根据供电恢复模式制定供电恢复方案并执行;
所述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供电恢复;
(2)识别需要恢复供电的区域;
(3)确定停电区域中开关类型和个数;
(4)根据步骤(3)划分非故障停电孤岛区域;
(5)根据非故障孤岛区域的特征,结合供电恢复模式,制定供电恢复方案;
(6)执行所述供电恢复方案;
(7)供电恢复后,查看运行方式是否需要调整,是则进行优化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否则进行步骤(8);
(8)结束供电恢复。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方案的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非故障停电区域是指由于采取故障隔离措施,所辖区域的网络或设备没有发生故障,正常供电却失电的区域;
所述非故障停电孤岛区域是指通过闭合开关相互关联的非故障停电区域;
所述非故障停电孤岛区域的特征,由该孤岛区域中开关的类型和个数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优选方案的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开关类型包括B1、B2或B3:
开关B1的辨别方法是:所述开关B1位于非故障停电区域的边界位置,是非故障停电区域中一侧失压,另一侧带电的开关。在配电网络正常运行到供电恢复前一直处于断开状态的开关;
开关B2的辨别方法是:所述开关B2位于非故障停电区域的内部,是非故障停电区域中非故障馈线上两侧失压的开关。在配电网络正常运行到供电恢复前一直处于闭合或断开状态;
开关B3的辨别方法是:所述开关B3位于非故障停电区域的边界位置,是用来隔离风险或故障,风险或故障清除之前不能闭合的两侧失压的开关。在故障定位时,执行断开动作的开关。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优选方案的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步骤(4)所述划分非故障失电孤岛区域是指取所述开关B1中电压较高的为根节点,对非故障失电区域的开关进行广度搜索,所有搜索到的开关构成的配电子网络。
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优选方案的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模式化的供电恢复方法包括如下八种供电恢复模式:
(a)模式一:没有所述开关B1的非故障停电线路段/供电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5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