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草活性成分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5374.X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9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悦健;何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484 | 分类号: | A61K36/484;A61P13/0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洪欣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 活性 成分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前列腺的中药活性组分、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药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也已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HoJW,Leung YK,Chan CP.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治疗癌症的中草药).Curr Med Chem 2002,2,209-214)。已知的此类药物大多是由几种或数十种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这类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清楚,质量监控难度较大。目前很少有单味中药用于癌症的治疗。而且,研发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或部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列腺癌是在亚洲位列第六的导致死亡的癌症。环境与遗传因素在前列腺癌的发病中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前列腺癌过度表达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有关。目前还缺乏治疗前列腺癌的传统中草药或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发明内容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甘草(licorice)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a)用水提取甘草,得到甘草的水提取液;
(b)将二氯甲烷加入甘草的水提取液中进行提取,收集有机相部分;
(c)用水进一步提取步骤(b)得到的有机相部分,收集水相部分;以及
(d)将二氯甲烷加入步骤(c)得到的水相部分,进行提取,收集有机相部分。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甘草的活性成分。
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甘草的活性成分由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得到:
(a)用水提取甘草,得到甘草的水提取液;
(b)将二氯甲烷加入甘草的水提取液中进行提取,收集有机相部分;
(c)用水进一步提取步骤(b)得到的有机相部分,收集水相部分;以及
(d)将二氯甲烷加入步骤(c)得到的水相部分,进行提取,收集有机相部分。
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e),即将步骤(d)收集的有机相加入水中作进一步提取,收集有机相。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甘草的活性成分,所述甘草的活性成分为图1所示的质谱图所鉴定。
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甘草的活性成分为邻苯二甲酸盐衍生物,其质谱数据有90%与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相同或具有90%的与DEHP相同的基团,例如图2所示的NMR图谱中鉴定的化合物。
在一实施方案中,本文所公开的甘草的活性成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本文公开的甘草的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前述的甘草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此外,提供了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给予个体治疗有效量的甘草活性的成分或其药物组合物来治疗前列腺癌。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甘草活性成分的ESI-MS图。
图2显示了甘草活性成分的NMR图谱。
图3显示了用本申请公开的甘草活性成分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72后PC-3细胞的活存情况。
图4显示了用含100μM或200μM甘草活性成分的培养液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24、48和72小时过程中,细胞活存的变化。
图5显示了用200μM甘草活性成分处理PC-3细胞24小时后,前列腺癌细胞中基因表达变化的散点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本文公开的甘草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a)用水提取甘草,得到甘草的水提取液;
(b)将二氯甲烷加入甘草的水提取液中进行提取,收集有机相部分;
(c)用水进一步提取步骤(b)得到的有机相部分,收集水相部分;以及
(d)将二氯甲烷加入步骤(c)得到的水相部分,进行提取,收集有机相部分,即为甘草的活性成分。
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甘草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e),即将步骤(d)收集的有机相加入水中作进一步提取,收集有机相。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甘草(licorice)的活性成分。
在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甘草的活性成分由本文所公开的甘草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而制备:
在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甘草的活性成分,所述甘草的活性成分为图1所示的质谱图所鉴定。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甘草的活性成分进一步由图2所示的NMR图谱所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未经香港中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53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水源热泵机组底座
- 下一篇:带密封圈的数控机床用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