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增力组合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4773.4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润柱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组合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装置是一种涉及引力(重力)领域和机器制造领域,案例1又属于水力发电机新型装置。水利发电机也是利用水的引力(重力)下行的自然势能而做工的装置,所以也可以使用此装置提高水的引力(重力)利用价值。
背景技术:
我们的祖先从古代就有利用重力制作机械装置悠久的历史,先后发明了桔槔、水锥和翻车等等机械装置,并记录在《天工开物》里面,现代以西方的内燃机、涡轮机等等也频繁出现。本人在通过对的水碓、桔槔、翻车和现代单缸柴油机的观察和思考,在2011年3月1日,提交了对申请号201110048211.9《重力增力装置》的申请,由于申请文件是自己所写,附图部分与说明书部分的名称发生混乱,无法修改进入公开程序而放弃。于2012年元月9日经添加了汽车自动调速档位齿轮箱装置组件和案例后,以申请号为201210003722.3《重力增力装置》重名申请。提交申请文件后发现,此装置与本人的申请号200910176715.1《引力增力机器组合体》案例1和案例3,以及古代和现代的利用重力的机械共享此原理,经修改后重新再一次提交申请。
发明的内容:
在现代的机械中用动力驱动物体在轮轴上做圆周运动,由于重力(引力)的影响,物体的重力一部分随动力运动,而另一部 分在中心轴上形成摩擦力,致使物体不能做圆周运动,使引力(重力)成为现代机械的累赘,只有匀速增加驱动力,才能使惯性成为圆周匀速运动,增加驱动力就需要能源,所以是一个耗能源机械。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重力下行,作为杠杆的力,电动机为杠杆的阻力,产生电力的装置。因为水的重力下行的力,大于发电机的阻力,而形成了重力的利用和势能的利用,产生的组合产物,势能的利用是加大了重力下行的速度,使水的利用率下降,只有减慢水下降的速度,才能使水的重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为地球上的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引力(重力)的影响,产生向下单相力,在中间的物体只是起着传递作用,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接收了上面物体的重力,无论堆积的高度有多高,二者重量之和与上面物体和中间物体水平并列二者重量之和相等,同样与地面的支持力相对平衡而静止,所以重力是可以利用其它传动装置来做工,并且不影响引力(重力)守恒现象,由此产生了一下装置。
此装置是将天工开物里的水碓、桔槔、翻车、单缸柴油机的平衡铁和汽车的自动档位变速齿轮箱等原理组合起来的装置。它的原理主要取决于翻车工作原理,至于这个原理是什么,都在下面的内容中隐含着,一部分操作案例与水碓的结构相同,只不过是水的入口和出口与此装置不同,接近于翻车形式,另一部分操作案例是利用其它形式,但是必须含有这个工作原理成分,将重力导出做工,否则利用重力的装置不成立。
此装置主要原理结构是:一种由其它动力装置驱动物体或者液体在单个、双个和多个轮轴力臂或者支点上运动,使物体的重力成为一种能源,将重力利用传动装置导出做工。由于物体或者液体在轮轴力臂或者支点上的重力,会使轮轴力臂在重力自然势能作用下转动,由于物体或者液体在重力加速的影响下,几乎全部丢失,只有在添加相等的阻力或者平衡装置才会出现静止现象,添加的阻力小于物体的杠杆力,出现物体缓慢下降的的现象,才能够使物体的重力得到利用。也就是说:“一种由其它动力装置驱动物体或者液体在轮轴力臂或者支点上运动,使物体的重力成为一种能源始终保持停留在轮轴力臂或者支点上,在轮轴力臂或者支点上源源不断的输入重力,当轮轴力臂上的物体产生杠杆力与阻力或者平衡装置,出现等于或者大于重力力臂平衡死点时,其它动力装置继续输入物体或者动力,使物体或者液体进入循环状态或者不进入循环状态,使用小的动力,得到大的动力输出的效果,输出重力与动力混合力的一种装置”。
此装置只是一个对以上方法的发明,并且案例众多,都是经过现有运行的装置直接导出改装而成或者变形而成,只列举几个案例作理论参考,进行求证,与个别案例的成功与否没有多大关系,或者与现有的成功装置相同或相近也没有多大关系。
案例1:
水碓式重力增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润柱,未经许润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47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