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羧甲淀粉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4160.0 | 申请日: | 2012-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丁增华;周卫东;朱岩;陈晓雪;张学全;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1/12 | 分类号: | C08B31/12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淀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羧甲淀粉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羧甲淀粉钠作为崩解剂,在固体制剂生产中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国内该产品生产厂家很多,但质量控制指标不够精细,其崩解性能差异也较大。淀粉经过适度交联反应后,在适宜的碱性条件下与一氯乙酸进行醚化反应,控制其钠含量、黏度,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产品。近年来,CMS钠含量在2.0-2.4之间的研究水平、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已基本成熟,但高含量(钠含量>2.8)的羧甲淀粉钠工业化生产在国内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质量稳定性与国外产品有较大的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羧甲淀粉钠的制备方法,针对普通型羧甲淀粉钠作为崩解剂使用时存在的崩解速度慢的缺陷而对现有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钠含量高、崩解速度快的羧甲淀粉钠。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方法步骤为:
1)交联反应:根据原料配比,将投料所需的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1400kg抽入反应釜内,打开搅拌后,先将规定量片碱固体氢氧化钠14kg投入反应釜内,升温至45℃,投入玉米淀粉300kg,加交联剂环氧氯丙烷300ml,升温至35℃―45℃,反应30分钟;
2)醚化反应:交联反应结束后,投入氯乙酸44kg,搅拌10分钟,再抽入质量分数为95%的乙 醇1400kg,片碱26kg,升温至60℃―64℃,保温反应240分钟;
3)中和反应:醚化结束后,降温至40℃以下投入盐酸进行中和,将PH调到6.5—7.2后搅拌30分钟,加入质量分数为80%的乙 醇400kg至反应釜中,搅拌60分钟后即可下料;
4)离心:启动离心机运行正常后,打开反应釜底阀门放料液于离心机中甩滤,进料转速控制在500—600转/分,进料到指定位置后停止进料,点动脱水按钮,脱水转速在800―1000转/分,脱水运行20分钟后开始卸料,卸料转速在120--150转/分,启动上料机,将物料送入干燥设备内;
5)烘干: 烘料人员应关闭所有开口,合上电源开关,点动启动按钮;打开热源开关,加热,气压控制在0.4MP以下;待干燥室温度达到75℃开始,打开循环水,启动真空泵回收乙醇和水蒸气,并开始计时干燥150分钟,在计时干燥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10℃至120℃;
6)粉筛包装:粉碎后的物料过100目加厚振动筛分筛,送包装间待包装。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用本发明制得羧甲淀粉钠的钠含量大于2.9,有很强的吸水膨胀性,促进药物的溶出速度,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方法步骤为:
1)交联反应:根据原料配比,将投料所需的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1400kg抽入反应釜内,打开搅拌后,先将规定量片碱固体氢氧化钠14kg投入反应釜内,升温至45℃,投入玉米淀粉300kg,加交联剂环氧氯丙烷300ml,升温至35℃―45℃,反应30分钟;
2)醚化反应:交联反应结束后,投入氯乙酸44kg,搅拌10分钟,再抽入质量分数为95%的乙 醇1400kg,片碱26kg,升温至60℃―64℃,保温反应240分钟;
3)中和反应:醚化结束后,降温至40℃以下投入盐酸进行中和,将PH调到6.5—7.2后搅拌30分钟,加入质量分数为80%的乙 醇400kg至反应釜中,搅拌60分钟后即可下料;
4)离心:启动离心机运行正常后,打开反应釜底阀门放料液于离心机中甩滤,进料转速控制在500—600转/分,进料到指定位置后停止进料,点动脱水按钮,脱水转速在800―1000转/分,脱水运行20分钟后开始卸料,卸料转速在120--150转/分,启动上料机,将物料送入干燥设备内;
5)烘干: 烘料人员应关闭所有开口,合上电源开关,点动启动按钮;打开热源开关,加热,气压控制在0.4MP以下;待干燥室温度达到75℃开始,打开循环水,启动真空泵回收乙醇和水蒸气,并开始计时干燥150分钟,在计时干燥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10℃至120℃;
6)粉筛包装:粉碎后的物料过100目加厚振动筛分筛,送包装间待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4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