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3334.1 | 申请日: | 201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唐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福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9/14;A61K9/20;A61P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艾滋病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erd immunodeficien syndrome,AIDS)。项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毒是导致艾滋病发生的病原体,该病毒进入人体主要侵犯T细胞,使T细胞的数目急剧下降,而导致细胞免疫减弱,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失,抗原物质在没有T细胞协助下,呈现异常代谢,产生大量HIV抗体,最后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人的生命。根据这种认识,目前西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鸡尾酒店疗法”等,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药物以提高CD4的稳定和增长,以增强免疫能力,延缓发病期,一般只解决了部分抑制,但解决不了艾滋病的复发、复制及CD4持续下降的问题。
以中医而论,HIV/AIDS是发现才20多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虽然中医历代文献中尚无其名,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来看,与中医的某些病症,如瘟疫、虚劳等有相类似之处,这种相关性为中医治疗HIV/AIDS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治经验。中医认为AIDS属温病范畴,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症,再加上性滥交、劳累、外感等,导致了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出现而发病。中医强调的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和适应性,中医的治疗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中医、针灸、气功等疗法,综合作用于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或阻断病情发展延续发病,或减轻症状消除体征,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延常寿命。基于这种认识,中医治疗艾滋病一般采用针对症侯的复方中药,通过多部位多靶点的综合效应取得疗效。但总的来说,现有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由于大都为单独方剂,个体施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本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及40多年的苗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由金银花叶、何首乌叶等12味苗药原料经地温发酵获得的生药发酵液配与白芍、赤芍等18味中药制成的药物,对治疗艾滋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疗效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药物采用以下配方和方法制作而成:
1、按重量比取金银花叶3-5份、何首乌叶3-5份、续断叶3-5份、乌韭3-5份、紫花地丁3-5份、夏枯草3-5份、枇杷叶3-5份、白蒿叶4-6份、乌泡(又名高丽悬钩子[Rubus Coreanus Mig.])叶4-6份、桑叶3-5份、蒲公英3-5份、车前草3-5份共12味苗药原料鲜品,洗净切细后装入未上釉的口径为10cm的陶罐中,再加入20-30%重量份的泉水,密封后埋入土中地温发酵150-270天,得生药发酵液。
2、按重量比取白芍1.5-2.5份、赤芍2.5-3.5份、白芷2.5-3.5份、金银花2.5-3.5份、牛黄0.1-0.3份、冬虫夏草0.1-0.3份、防风2.5-3.5份、独活2.5-3.5份、羌活1.5-2.5份、细辛1.5-2.5份、当归4.5-5.5份、川芎1.5-2.5份、三七4.5-5.5份、红参4.5-5.5份、槟榔1.5-2.5份、木香1.5-2.5份、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4.5-5.5份、甘草2-3份共18味中药原料,粉碎至80-100目细粉,在中药细粉中加入20-30%重量份的上述生药发酵液,混合均匀后装入陶罐密封,然后将陶罐放入装有纯人粪尿的发酵池中,所用人粪尿的量以离陶罐口0.3~0.5m为宜,盖好盖板,自然发酵150-270天,得中药发酵物,将中药发酵物自然干燥后加入赋型剂制成丸剂或片剂,或直接装袋得袋泡剂(散剂)。
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艾滋病,具有疗程短(按30天一疗程计,一般三个疗程即可)、疗效确切(收治病人100%达到国家及国际治疗艾滋病治愈标准,其中40%的病人达到国际艾滋病科学研究标准)、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福,未经唐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