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2787.2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澄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现有习知的摄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习知的镜头模块100包含一镜头110、一电控元件120、一第一承座130、一第二承座140、一对金属件150及一对耦合元件160。
镜头110具有至少一镜片111。电控元件120为液体镜头。第一承座130用以固定镜头110及电控元件120。第二承座140用以固定第一承座130,且第二承座140设有一对导电线路170。金属件150与第一承座130相组设,且金属件150以接触的方式通过一控制信号与电控元件120导通。耦合元件160用以导通金属件150及导电线路170之间的控制信号。
由于本现有习知技术藉由耦合元件160以接触导电的方式来导通金属件150及导电线路170,这样将无法避免导电线路170与外部导电体接触,继而引起不正常的电流回路;此外,本现有习知技术在组设过程中,会因耦合元件160在金属件150及导电线路170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粉尘掉落的状况,进而造成污染生产环境。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镜头模块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镜头模块,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镜头模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镜头模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将导电线路设计在承座,且不超出承座的表面,能够克服现有的镜头模块的导电线路与外部导电体接触引起不正常的电流回路,及耦合元件动作过程中产生粉尘掉落造成污染而生产的环境问题,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镜头模块,其包含一底板、一承座、一导电线路、一镜头及一电控透光元件。底板设有一光感测元件,且底板发出一控制信号。承座与底板相连,且设置于光感测元件的两侧。导电线路设置于承座,导电线路与底板电性连接,以接收控制信号,且导电线路不超出承座的表面。镜头具有至少一镜片,且镜头与光感测元件相对设置。电控透光元件与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并与光感测元件相对设置,电控透光元件根据控制信号改变自身曲面的型态,进而改变镜头的焦距。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控透光元件可以是电压控制、电流控制、脉冲频率调变控制或脉波宽度调变控制。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镜头设置于电控透光元件及光感测元件之间。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控透光元件设置于镜头及光感测元件之间。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导电线路可藉由射出成形电路部件工艺(MID,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设置于承座。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导电线路可藉由涂布、印刷、蚀刻、电镀或化学电镀的方式设置于承座。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导电线路及电控透光元件可通过一焊点相互连接。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导电线路及电控透光元件也可通过一导电性接着剂无缝连接。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控透光元件可为一液体镜头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控透光元件也可为一液晶。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导电线路可位于承座内。
前述的镜头模块,其中所述的导电线路设置于与承座的表面切齐,并且还包含一绝缘层,设置于导电线路的表面;藉此,通过前述绝缘层可加强防尘及防湿的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镜头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镜头模块藉由将导电线路设计在承座,且不超出承座的表面,一来避免了导电线路与外部导电体接触引起不正常的电流回路,二来解决了耦合元件动作过程中产生粉尘掉落造成污染而生产的环境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2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盐废渣热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橡胶内管机头炮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