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声转换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22760.3 | 申请日: | 2012-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0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H04R31/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声 转换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声转换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关于一种扬声器的电声转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可挠式超薄扬声器(或称纸喇叭或静电喇叭)具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夹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中间的一带正电性电荷的可振动金属薄膜。当第一电极施以正电荷而第二电极施以负电荷时,金属薄膜会远离第一电极而靠近第二电极;而当第一电极施以负电荷而第二电极施以正电荷时,金属薄膜会靠近第一电极而远离第二电极。不断地改变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电荷电性,可让中间的金属薄膜产生振动,压缩空气,从而发出声音。
可振动金属薄膜在迈拉(Mylar)高分子聚合物基材上,以高温蒸镀方法镀上一导电金属层来获得。将电荷传输到该导电金属,即可让该金属薄膜带电荷。
要在可挠式超薄扬声器上产生实用的静电吸或斥力,仅靠一般扩大机输出的声音信号是不足的,通常需要一个升压器将输入的声音信号放大,提高电压。然而,过高电压可能会造成使用上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其包含一绝缘挠性基板、一基底,以及一磁场产生器。基底具一空腔和一磁性部,其中磁性部位于空腔下方。绝缘挠性基板覆盖空腔。磁场产生器设置于绝缘挠性基板上且对应空腔。磁场产生器产生与该磁性部产生交互吸引或排斥作用的一磁场和一反转磁场,由此振动该绝缘挠性基板。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其包含一绝缘挠性基板、一基底、一线圈、一信号处理装置,以及一音频插座。绝缘挠性基板具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基底具一空腔和一磁性部。基底固定于第一表面上。绝缘挠性基板覆盖空腔。磁性部与第一表面位在空腔的相对两侧。线圈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对应空腔。线圈产生与磁性部产生交互吸引或排斥作用的一磁场和一反转磁场,以振动绝缘挠性基板。信号处理装置耦接线圈,进行对应音频的滤波及放大,并驱使该线圈产生一磁场和一反转磁场。音频插座耦接信号处理装置,音频插座用于提供信号处理装置,让该线圈产生磁场和反转磁场的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形成一线圈于一绝缘挠性基板上;以高分子材料与磁性粉末的一混合物形成一基底,其中基底包含一空腔;以及将基底固定在绝缘挠性基板上,其中线圈对应空腔设置。
本发明为提升空腔对某一个频域的共振效果,此线圈的大小、形状及厚度,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提升线圈、空腔及绝缘基板整合后,对某一个频域的共振效果。也可以为提升空腔对某一个频域的共振效果,在此绝缘基板上可挖数个洞口,以利共振时空气对流,而空腔的大小及深度,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提升空腔及绝缘基板整合后,对某一个频域的共振效果。
上文已经概略地叙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优点,俾使下文的本发明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佳了解。构成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标的的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将描述于下文。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了解,下文揭示的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基础,而相当轻易地予以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或工艺,而实现与本发明相同的目的。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亦应可了解,这类等效的建构,并无法脱离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提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1-1剖面线的剖示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的线圈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的2-2的剖面线的剖示图;
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覆盖线圈的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的3-3的剖面线的剖示图;
图7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绝缘层上的线路层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的4-4的剖面线的剖示图;
图9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底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的5-5的剖面线的剖示图;以及
图1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声转换器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声转换器
11绝缘挠性基板
12基底
13a、13b、13c磁场产生器
14a、14b、14c信号处理装置
15电池插座
16音频插座
17粘胶
18绝缘层
19线路层
30电路层
31a、31b、31c至少一线圈
32导线
33接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大学,未经中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27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漏装装置
- 下一篇:油套管密封性检测用管内封隔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