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亮度场致发光平面显示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22011.0 申请日: 2012-02-01
公开(公告)号: CN102769955A 公开(公告)日: 2012-11-07
发明(设计)人: 郑岩;边静宇;耿树范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5B33/22 分类号: H05B33/22;G09F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1619 上海市松***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亮度 发光 平面 显示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致发光器件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场致发光平板器件又名电致发光平板器件,作为一种塑料薄膜面发光显示光源,已经广泛用于建筑装饰、汽车仪表、液晶背照明、平面广告等。现阶段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不断追求大、轻、薄、节电等技术指标。目前平板显示器多是以玻璃基材为主体,如:场发射显示器(FED)、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EL或OLE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其缺点是玻璃易破碎、面积受限、重量大、工作发热、不可弯曲、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等。

已有的无机粉末场致发光片(屏)技术,是建立在无机粉末电致发光材料基础上的一种平面发光器件,其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成固定发光图案,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单纯开关闪动,在公开资料中已有大量阐述,如:专利WO9626627、JP31-157070,中国专利87107413.3、87105208.3、96122380.4、89106585.7等。现有器件的基本结构是背电极、介质层、发光层、ITO电极,其不足处是发光亮度较低、寿命较短,只能限于户内使用,以上方法制备的器件简单使用在如:灯箱广告、背照明,安全指示标志等处。

本发明一种高亮度场致发光平面显示器,其以塑料薄膜基材为主体,通过添加电子发射层,提高发光效率,使哟丝网印刷工艺,制造出一种高亮度平面发光的显示器件。其具有可弯曲性、重量轻、节电效果好、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一种高亮度场致发光平面显示器,可以显示彩色图案、文字、动态图像。其可以应用在动态广告、发光服装、计算机终端、大屏幕图像显示等领域。

发明内容

一种高亮度场致发光平面显示器,它包括:金属背导电层1、内电子发射层2、内高介电层3、发光层4、外高介电层5、外电子发射层6、透明导电层7、透明导电层电极8、金属背导电层电极9、吸潮塑料膜层10、透明氟塑料密封层11;在金属背导电层电极与透明导电层电极上加入AC50-400V电压、0.05-20KHz频率产生高亮度发光。

本发明中金属背导电层1是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银浆或铝箔构成,银浆便于印刷,形成矩阵及图案,铝箔可以提高强度与封闭特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内电子发射层2是含有纳米氧化铝或纳米氧化锌的涂料,涂料基质粘合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含氟树脂等,其中按重量比添加30-70%的纳米氧化铝或纳米氧化锌,上述纳米材料对提高亮度有较大作用。内电子发射层涂敷厚度0.5-2微米,使用温固化或紫外线UV固化。适用于本发明内电子发射层的材料特点是:在AC50-200V条件下可以产生电子发射,根据该技术特点,内电子发射层材料还可以使用硅酸铝、氧化镁。

本发明中内高介电层3是使用含有钛酸铜钙的涂料,涂料基质粘合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含氟树脂等,其中按重量比添加30-70%钛酸铜钙。钛酸铜钙颗粒为1-5微米,本身具有高介电常数特点,其在内电子发射层作用下可以产生高介电常数,其对发光强度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内高介电层也可以使用含钛酸钡、钛酸铅、钛酸锶、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涂料,其与内电子发射层2相互作用,也可部分提高发光强度。内高介电层涂敷厚度2-10微米左右,使用温固化或紫外线UV固化。

本发明中发光层4是使用具有电致发光特性的发光材料,其以硫化锌掺杂铜、锰为主体,硫化锌掺杂铜发出蓝色、蓝绿色、绿色光;硫化锌掺杂铜锰发出橙色、黄色光。发光层是使用发光材料与涂料混合制成,其相互重量比例1∶1;涂料基质粘合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含氟树脂等。发光层厚度30-50微米,使用温固化或紫外线UV固化。

本发明中外高介电层5是使用含有钛酸铜钙纳米涂料,涂料基质粘合剂使用环氧树脂、含氟树脂等,其中按重量比添加1-10%钛酸铜钙。外高介电层涂敷厚度0.1-0.5微米,使用温固化或紫外线UV固化,其处于基本透明状态。涂料基质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含氟树脂。外高介电层也可以使用钛酸钡、钛酸铅、钛酸锶、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纳米涂料。外高介电层在外电子发射层作用下可以提高电容量,增加发光强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2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