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收放式静态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1790.2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冠宇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收放式 静态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特别是一种电缆收放式静态电源。
背景技术
在停机坪上,使用静态电源将市电转换成符合飞机电气系统要求的供电电压。通常使用频率为50Hz或60Hz的3相输入电压,输出为3相400Hz交流电压。
机场上,曾使用电缆钓钩来控制飞机与静态电源之间的电缆长度及电缆的存放,电缆钓钩用电动葫芦将电缆吊挂在旅客廊桥侧面,也有使用电缆槽筐存放电缆,以上操作劳动强度大,使用不便。
目前,电缆卷盘的使用不断增加。但静态电源与电缆卷盘通常分属不同厂家制造,安装也采用分别悬挂的方式,再由电源厂家匹配连接电缆。静态电源与电缆卷盘之间必须留有一定距离的操作维修空间。因此,占据了旅客廊桥下的较大面积,增加了对接安装难度,同时给布线及控制带来不便。
CN200610065337.6公开了一种带可调输出电缆的静态电源,其变频器罩壳与电缆卷盘罩壳合为一个罩壳,中间以隔板隔离,变频器与电缆卷盘分立隔板两侧,彼此用电缆连接,从而紧凑结构并简化了现场安装。该电缆卷盘参考了美国专利US5,358,190,输出电缆与变频器之间用补偿电缆连接,电缆卷盘是空的,补偿电缆位于电缆卷盘的空腔内。CN200610065337.6为了使静态电源壳体的高度最小,静态电源需设置较大直径的电缆卷盘,其内径通常在600mm以上,加上分立变频器的占位,仍存在静态电源体积较大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静态电源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收放式静态电源,静态电源设有中空腔体与罩壳连接,变频器设于其中,电缆卷盘以中空腔体及变频器为轴设于其径向外侧,变频器充分利用电缆卷盘的空腔体积,同时,省掉原分立的变频器占位,使静态电源的整体长度减小40%以上,从而满足静态电源体积小、节省旅客廊桥下面空间,方便对接安装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收放式静态电源,包括市电频率和市电电压输入的变频器,变频器输出稳定多相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连接到输出电缆上,输出电缆经电缆卷盘收放,为负载提供输出电压。其特征为:设有中空腔体与罩壳连接,变频器设于其中,电缆卷盘以中空腔体及变频器为轴设于其径向外侧。
中空腔体内设有隔离风道,变频器输出补偿电缆垂直于电缆卷盘转动轴,电缆卷盘与罩壳底板间设有支撑隔板。
有益效果
由于静态电源以变频器为轴设有中空腔体,电缆卷盘以中空腔体为轴,充分利用电缆卷盘空腔体积,省掉原变频器占位,使静态电源整体长度减小40%以上,从而满足静态电源体积小、节省旅客廊桥下面空间,方便对接安装、布线及控制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图3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旅客廊桥1、静态电源2、伸缩口3、输出电缆4、输入电缆5、悬挂架6、连接件7、中空腔体8、罩壳9、立柱10、变频器11、电缆卷盘12、补偿电缆13、转动轴14、支撑隔板15、电机16、隔离风道17、立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缆收放式静态电源,包括市电频率和市电电压输入的变频器11,变频器11输出稳定多相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连接到输出电缆上4,输出电缆4经电缆卷盘12收放,为负载提供输出电压。其特征为:设有中空腔体8与罩壳9连接,变频器11设于其中,电缆卷盘12以中空腔体8及变频器11为轴设于其径向外侧。
本发明中的中空腔体8内设有隔离风道17,变频器输出补偿电缆13垂直于电缆卷盘12转动轴,电缆卷盘12与罩壳9底板间设有支撑隔板15。
在图1中,静态电源2悬挂于旅客廊桥1的下方,靠近伸缩口3一侧,当静态电源2的重量减小时,其悬挂位置可向伸缩口3方向配转,从而可相应减小输出电缆的长度。如:静态电源2向伸缩口3一侧移动2m,输出电缆的长度可由30m减为26m。
在图2中,本发明中的输出电缆4从静态电源2的侧面伸出,其插头垂挂在静态电源2的侧下面。输入电缆5经罩壳9的顶板引入并与变频器11连接,静态电源2经悬挂架6和连接件7悬挂在旅客廊桥1之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冠宇,未经徐冠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