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拾取器透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1457.1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3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光学设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1374 | 分类号: | G11B7/1374;G11B7/1392;G02B3/02;G02B1/04;G02B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拾取 透镜 | ||
1.一种光拾取器透镜,安装于光拾取器装置,该光拾取器装置构成为利用激光将在设置有多个信号记录层的光盘上记录的信号读出,该光拾取器透镜的特征在于,
在将位于离光盘的激光入射面最近的位置的信号记录层设为L1、位于离光盘的激光入射面最远的位置的信号记录层设为L2、满足光拾取器装置的性能的低温度设为H2、满足光拾取器装置的性能的高温度设为H3、激光的短波长设为λ2、激光的长波长设为λ3的情况下,基准温度H1存在于低温度H2与高温度H3之间,基准波长λ1存在于短波长λ2与长波长λ3之间,
上述光拾取器透镜的非球面构成为,其在基准温度H1时使基准波长λ1的激光聚光在信号记录层L1与信号记录层L2之间的信号记录层L0,在上述光拾取器透镜的入射面上形成有环带台阶,该环带台阶构成为,其在高温度H3时使长波长λ3的激光聚光在信号记录层L2,
设定该环带台阶的非球面系数使得球面像差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基准温度H1时使基准波长λ1的激光聚光在信号记录层L1与信号记录层L2之间的信号记录层L0的情况以及在高温度H3时使长波长λ3的激光聚光在信号记录层L2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当入射到光拾取器透镜的激光以平行或者近似平行的方式入射时球面像差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低温度H2以及高温度H3分别是保证光拾取器装置的读出特性的最低温度以及最高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短波长λ2以及长波长λ3分别是保证光拾取器装置的读出特性的最短波长以及最长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基准温度H1,当将激光的基准波长λ1时的透镜的折射率设为n、将形成各环带台阶的环带面向透镜中心虚拟延长并将该面与激光入射面侧的透镜面的中心的距离设为A0时,(n-1)×A0=Mλ1的关系式成立,其中M为常数,A0、λ1的单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激光入射面侧的环带中,在朝向外周方向相邻的环带中的第X环带和第X+1环带的A0分别为AX和AX+1的情况下,|(n-1)×((AX+1)-AX)|=mλ1的关系式成立,其中,m为小于等于4的常数,A0、AX、AX+1、λ1的单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激光源侧向盘面的方向设为正的符号的情况下,成为最大的A0具有正的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激光源侧向盘面的方向设为正的符号的情况下,成为最大的A0具有正的符号,将具有该A0的环带设为第X个环带,设为在从透镜中心朝向外周方向的方向上X增加的情况下,在作为与该环带相邻的环带的第(X-1)环带、第(X+1)环带中的A0分别为AX-1、AX+1的情况下,存在AX-1与AX+1变为相等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数值孔径NA大于等于0.84。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短波长λ2是398nm,长波长λ3是415n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低温度H2是0度,高温度H3是8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位于离光盘的激光入射面最近的位置的信号记录层设为L1、位于离光盘的激光入射面最远的位置的信号记录层设为L2、该L1、L2离激光入射面侧的距离分别设为l1、l2的情况下,l1为0.050mm、l2为0.10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光拾取器透镜的材料是塑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器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光拾取器透镜的透镜面中的至少一个透镜面上形成反射防止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光学设计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光学设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4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