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析出强化高强钢在线感应热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1405.4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董现春;张楠;章军;陈延清;张熹;潘辉;赵运堂;张飞虎;牟淑坤;鞠建斌;郭占山;许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1D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析出 强化 高强 在线 感应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强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析出强化高强钢在线感应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屈服强度高于600MPa级的热轧高强度钢板已经在工程机械、桥梁、汽车、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合金化高强钢由于具备合金成本低、生产流程短的特点,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类钢中添加了微合金化元素Nb、Ti、V、B等,与钢中的C、N、O等元素形成细小的纳米级析出强化相,起到析出强化效果。
CN 101608284A公开了“一种钛微合金化热轧钢带及其制造方法”,突出强调了钛的析出强化效果,为了得到纳米级的析出强化相,制造方法是将连铸坯加热到1200℃以上,保温时间长于2.5小时,采用弱还原性气氛加热;热轧钢带终轧温度880~930℃;热轧钢带终轧后快速水冷至680~750℃卷曲,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采用此种工艺得到的钢卷,卷曲后冷却速度不均匀,钢卷的头、中、尾部力学性能不均匀,究其原因,是析出强化相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使得钢卷各部位析出相大小不一致,从而影响力学性能均匀性。
本发明人在做析出强化高强钢的焊接性试验时发现,此类钢板在焊接时,焊接热影响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焊接接头的强度较母材下降明显。进一步观察发现,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细晶区的析出相均较母材析出相有明显粗化,析出强化效果随着析出相颗粒尺寸的增大而降低,因而,造成焊接热影响区强度降低。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析出相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延长,析出相急剧长大,以至于降低钢板的强度和韧性,1~4nm的弥散分布析出相对钢的强化作用最显著。而在生产中若得到1~4nm的析出相,在常规的控轧控冷条件下难以得到,从而影响析出强化效果。
CN 101560595 B公开了“卡车纵梁感应热处理方法及设备”,目的在于将钢制梁通过感应1000~4000HZ的方式,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上50~100℃,随后进行淬火冷却,形成低碳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板的承载能力。此种加热温度不适合析出强化高强钢,会使得析出强化相急剧长大,从而降低钢板的强度和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析出强化高强钢在线感应热处理工艺。可提高微合金化高强钢的析出强化效果,以达到改善钢板性能均匀性,降低钢板残余应力,提高析出强化相抗焊接热循环能力的目的。
本发明适用于微合金化析出强化高强钢的生产过程,包括预热、感应热处理、校平等工艺阶段。
工艺中具体参数控制如下:
1、预热:开卷后的钢板经过感应加热炉,感应频率为15~25KHz,加热温度为300~500℃。目的是提高钢板基体温度,提高感应电流透入深度,为感应热处理加热做准备。
2、感应热处理:感应频率为15~25KHz,加热温度为650~850℃,保温时间为0.5~150s。随后喷淋冷却水,将钢板冷却至300℃以下。
3、校平:采用辊式校平设备,将钢板校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加热快,节约能源。感应热处理工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件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内而外升高到设定温度,相对于普通加热炉具有节约能源、设备占地少的特点。
2、保温时间可控。相对于加热炉的温度特点,感应加热在设定温度范围下由于加热带短,保温时间精确可控,有利于控制析出强化相的长大速度和尺寸。
3、感应热处理后晶粒无变化。处理温度下很少发生相变重结晶,因而钢板母材的晶粒尺寸得到保留,使得细晶强化效果依然存在。
4、第二相粒子析出强化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钢板硬度较处理前高约15Hv10,强度较处理前高约45MPa。
5、抗焊接热影响区软化效果明显。焊接热影响区细晶区析出强化相的尺寸,相对于母材变化不大,从而提高其抗焊接热循环软化能力,焊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焊丝,同样焊接线能量下焊接,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较处理前的焊接接头高约50MP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薄板坯连铸连轧高强钢,含有Ti:0.10~0.13%,Nb:0.056%,钢卷卷曲温度600℃,钢板厚度6mm,热轧态力学性能:屈服强度650MPa,抗拉强度710MPa,-20℃冲击吸收功52J(试样尺寸5mm×10mm×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