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1239.8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C09D179/08;C09D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接头 复合 表面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包括直接与油套管接头接触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层上涂覆有有机粘结固体润滑涂层,所述有机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聚酰胺酰亚胺20~45%,改性二硫化钼5~35%,三聚氰胺氰尿酸盐2~10%和水;
所述聚酰胺酰亚胺为含固量20%的水溶性悬浊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二硫化钼的粒径为0.1~0.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的粒径为0.5~1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二硫化钼粉末主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83~96%二硫化钼粉末、2~15%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适量丙酮。
5.权利要求1所述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酰胺酰亚胺20~45%,改性二硫化钼5~35%,三聚氰胺氰尿酸盐2~10%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后,喷涂于油套管接头螺纹表面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层上,共置于加热装置中,首先加热至50~80℃保温0.2~1小时,然后加热至300~380℃保温0.5~1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二硫化钼的粒径为0.1~0.5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的粒径为0.5~1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套管接头复合表面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化钼粉末的表面改性方法为:按比例将83~96%二化钼粉末、2~15%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适量丙酮充分混合,然后烘干、球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2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