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无水炮泥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0925.3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4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生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水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炉铁口上的炮泥,尤其涉及一种高炉无水炮泥。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高炉的大型化、长寿化,出铁时间增长以及渣铁流量的增加,对高炉出铁口工作状态的稳定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维持高炉顺行高产,确保稳定操作的关键是出铁口的深度,而炮泥的性能是保证出铁口稳定工作的关键。
炮泥质量对泥包的强度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几年高炉在强化冶炼后,日出铁次数在18~22次,有的甚至增加到了28次。因此,对铁口炮泥要求要有足够的耐火度,合适的气孔率,以及较强的抗铁水冲刷、侵蚀能力,同时要有较好的透气性,易于烘干不裂,烧结性能好,强度高,开口性能好,环境污染小,还要有适当的可塑性等。
现有技术中,高炉炮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水炮泥,另一类是无水炮泥。有水炮泥是以焦粉、粘土、熟料、沥青等为主要配料,强度较低,抗渣、铁液侵蚀和冲刷的能力较差。无水炮泥是以刚玉、碳化硅、焦粉、粘土、结合剂等为主要配料,虽然强度有所增加,抗渣、铁液侵蚀和冲刷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将上述的无水炮泥应用在1350m3高炉铁口上,使用80炉,对每炼一炉都进行检测,炮泥的使用性能平均指标情况如下:铁口深度合格率81.82%,开漏与重开率10.23%,钻不动率5.88%,出铁时间合格率90.87%;炉前开铁口时材料消耗:钻头0.5个/炉,前钻杆0.17根/炉,后钻杆0.63 /炉,O2管1.44根/炉。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无水炮泥在使用中出现出铁时间偏短,抗渣铁侵蚀和冲刷的能力偏小,易渗铁漏铁,平均每炉消耗的材料偏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可塑性,延长放铁时间,降低开漏与重开率、钻不动率和材料消耗的高炉无水炮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由下列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16~22%矾土、18~22%焦碳、14~16%粘土、18~22%复合粉、6~7%改质沥青、4~6%蓝晶石和11~18%复合结合剂;
复合结合剂由焦油和蒽油组成,焦油与蒽油的重量比例为3:7;复合粉由如下重量百分比原料组成:34~38%棕刚玉、14~18%绢云母、18~22%碳化硅和26~30%氮化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高炉无水炮泥由下列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20%矾土、20%焦碳、15%粘土、20%复合粉、6.5%改质沥青、5%蓝晶石和13.5%复合结合剂;
复合结合剂由焦油和蒽油组成,焦油与蒽油的重量比例为3:7;复合粉由如下重量百分比原料组成:36%棕刚玉、16%绢云母、20%碳化硅和28%氮化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矾土的粒径为0.02~2.2mm,焦碳的粒径为0.15~2.5mm,粘土的粒径为0.012~0.044mm,蓝晶石的粒径为10~80mm,复合粉的粒径为0.02~0.4mm。
与现有技术中的无水炮泥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高炉无水炮泥具有如下优点:
1、该高炉无水炮泥能够很好地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的要求,解决了过去炮泥使用中出现的出铁时间偏短、抗渣铁侵蚀和冲刷的能力偏小、易渗铁漏铁、炉前开铁口时炉均材料消耗偏高等问题,高炉铁口渣铁排放均匀正常,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
2、该高炉无水炮泥提高了铁口深度合格率,降低开漏与重开率和钻不动率,延长放铁时间、抗冲刷和抗侵蚀能力更强,铁口开漏的几率和铁口的湿气大大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由下列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16~22%矾土、18~22%焦碳、14~16%粘土、18~22%复合粉、6~7%改质沥青、4~6%蓝晶石和11~18%复合结合剂。复合结合剂由焦油和蒽油组成,焦油与蒽油的重量比例为3:7;复合粉由如下重量百分比原料组成:34~38%棕刚玉、14~18%绢云母、18~22%碳化硅和26~30%氮化硅。
矾土的粒径为0.02~2.2mm,焦碳的粒径为0.15~2.5mm,粘土的粒径为0.012~0.044mm,蓝晶石的粒径为10~80mm,复合粉的粒径为0.02~0.4mm。
制作该高炉无水炮泥时,先将焦碳加入碾泥机碾成粒径为0.15~2.5mm的粉状,然后按矾土→粘土→蓝晶石→复合粉→改质沥青→复合结合剂的步骤将原料加入碾泥机内碾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生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生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09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耳糠
- 下一篇:1-甲基环丙烯和二氧化氯分级释放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