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数据生成装置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0724.3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富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C1/14 | 分类号: | B41C1/14;G06K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 数据 生成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孔版印刷中使用的原纸(master)制版中,或者在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以外的印刷装置中,生成表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生成装置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印刷装置之一,使用孔版印刷装置。在该孔版印刷装置中,通过在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和像素值转换处理之后进行二值化,来取得二值化数据。热头一边根据所取得的二值化数据而局部发热,一边与感热孔版原纸相接触而穿孔,从而制成原纸。然后,通过所制成的原纸的穿孔部来使墨转移到印刷介质,从而得到印刷物。
在此类孔版印刷机中,当图像数据中存在β部分(局部印字率是100%的部分)时,从原纸转移到印刷介质的墨量增多。当在该印刷介质上排出并重叠随后的记录介质时,前一印刷介质上的墨有可能转移到后一记录介质的背面。当墨从其他印刷介质转移到背面时,该墨可透过印刷介质的正面而被看到,产生所谓的“背印”,存在印刷品质变差的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例如有专利文件1和2所公开的技术。在该专利文件1和2所公开的技术中,识别图像数据的β部分,对β部分的墨量进行稀疏处理。由此可减少“背印”的发生。
但是,在专利文件1和2所公开的技术中,进行稀疏处理的是图像数据的β部分,因此不能抑制当使用网点扩大(dot gain)较大的印刷介质来印刷细字时所产生的“文字模糊”,即,因为文字的细线洇渍而使细线间模糊的现象。
特别地,在与高级纸相比易于受到网点扩大的影响、纤维的排列和大小不均匀、并且墨的浸透率变动较大的低纸浆含量印刷用纸和洋麻纸等的情况下,更易于发生“文字模糊”。此外,特别地,在10号以下的文字大小、笔画数多的汉字等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细字部分文字模糊,存在文字的再现性低的问题。
以往也提出了不稀疏图像β部分的墨量,而是在制作图像数据时减小读取浓度的方法,以及减小印刷时的印刷压力的方法。而且,在喷墨打印机等技术领域,也提出了提取图像数据中的轮廓部分,将该部分的墨液滴替换为小液滴,或者使液滴数稀疏的技术(例如,专利文件3)。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平5-22582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平5-22583号公报
专利文件3:日本特开2002-29284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减小读取浓度的方法中,在使用单个阈值一律使浓度减小的情况下,在细字部分产生空白。此外,即使通过误差扩散处理等来减小浓度,也不能避免在细字部分产生不清楚等不良情况。因此,在减小读取浓度的方法中,具有无法提高细字的再现性的问题。
此外,在采用通过减小原纸对印刷介质的印刷压力来使印刷浓度降低的方法的情况下,虽然提高了细字的再现性,但β部分没有填满,产生空白。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件3所公开的技术中,将沿原稿上的特定方向延伸的轮廓线作为特征量来进行提取等,提取图像中的特征部分来检测轮廓部分,进行稀疏处理。但是,在由例如扫描器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图像数据中的轮廓线沿一条直线延伸的情况本身就很少。这是因为,当对由扫描器读取图像数据的原稿进行印刷时,只要没有使用进行适当稀疏处理的图像数据,原稿的轮廓线呈清晰的一条直线状的情况就少。因此,即使将专利文件3的技术用于细线稀疏处理,也难以获得有效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数据生成装置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使得能够在孔版印刷等印刷装置中生成表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时,即使对于易于发生洇渍的印刷介质,也不降低β部分的浓度地对文字的细线部分等可靠地进行稀疏处理,消除文字部分的模糊,从而提高文字的再现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07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差动放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直流电源均流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