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装置及记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0596.2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B41J2/045;B41J2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迟军;李艳丽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装置 记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装置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第2003-225993号公报讨论了如下一种结构,即将打印机本体中的电源单元生成的电压提供至安装有打印机的记录头的托架(carriage)中的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日本特开第2003-225993号公报还提供了一种将电路板布置成两个分割部分的小型托架。结果,打印机的供电电路能够抑制不期望的噪声辐射并且以稳定的方式供给电压。
日本特开第2003-225993号公报的DC/DC转换器配备有各种电气元件(包括开关设备、二极管、恒压控制输入电路(IC)、感应器以及电阻器),从而以波动受到抑制的方式向作为电力负载工作的记录头提供电压。换言之,日本特开第2003-225993号公报中的托架包括电力转换单元(转换器单元)、恒压控制单元和平滑电路单元。这种结构阻止了托架的重量和大小的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括:电力转换单元,其被构造为输入电压以将所述电压转换成电力;以及平滑单元,其被构造成包括线圈、电容器和电缆,并平滑从所述电力转换单元输出的电压,在所述电缆中,将所述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线圈的供电线与将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力转换单元的接地的接地线交替布置。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本体中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有电力转换单元和与所述电力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线圈,所述电力转换单元被构造为输入电压以将所述电压转换成电力;布置在具有记录头的托架中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记录头连接的电容器;以及所述线圈与所述电容器之间的电缆,所述电缆具有交替布置的供电线和接地线。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并入到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及方面,并与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
图2A和图2B是分别例示扁平柔性电缆(Flat Flexible Cable,FFC)配线图案的横截面图。
图3是例示FFC配线的配线阻抗的表。
图4A、图4B及图4C例示了在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FFC的配线供电时发生的电压波动。
图5A、图5B及图5C例示了在没有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FFC的配线供电时发生的电压波动。
图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主板连接至托架板的FFC的布置。
图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及方面。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记录装置用作对象装置的示例,记录头2用作电力负载的示例。记录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第一电路板是安装到记录装置的本体的主板A,第二电路板是安装到记录装置的托架的托架板B。主板A通过扁平柔性电缆(以下称为FFC)连接至托架板B,所述扁平柔性电缆具有按照一定间隔布置的多个柔性导电图案。
主板A及托架板B二者上的部件构成DC/DC转换器9,DC/DC转换器9生成用于驱动记录头2的驱动电压VH。DC/DC转换器9包括被构造为将电压转换为电力的转换器单元(电力转换单元)7、恒压控制单元7C以及平滑电路单元4。平滑电路单元4包括线圈L1、电容器C2、供电线13以及供电线接地线14。线圈L1布置在主板A上,电容器C2布置在托架板B上。
主板A具有转换器单元7、恒压控制单元7C以及平滑电路单元4的线圈L1。主板A还具有控制单元22,控制单元22被构造为例如通过记录头2的控制以及记录装置的马达的控制来控制记录装置。
电容器C2用于平滑DC/DC转换器9的输出电压,并且还用于吸收由于记录头2处的墨排出而引发的负载电流的急变。电容器C2具有低阻抗并且被布置为邻近记录头2。
线圈L1的一端连接到用于斩断输入电压VHin的开关元件(场效应晶体管(FET))Q1的漏极D,并且另一端连接至连接器10。主板A具有连接器10,托架板B具有连接器11。连接器10经由多条供电线13和多条供电线接地线14连接至连接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0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