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小米酿酒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9729.4 | 申请日: | 201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满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满富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8000 山西省晋***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米 酿酒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酒类的酿造工艺,具体涉及用黄小米酿造米酒的工艺。
背景技术
山西晋东南黄小米营养价值丰富,自古被称为″五谷之尊,粮中之王″。每100克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胡萝卜素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是大米的4倍;含钾高含钠低,钾钠比,小米为66∶1,经常吃粟米,对高血压患者有益;含铁量高,为大米的4.8倍;含磷量也丰富,为大米的2.3倍,这就是小米能补血健脑的原因。小米粒小,色淡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当地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来调养身体。黄小米具有“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功效。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毒、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到功效。但小米主要用来熬粥食用方法单一,影响其推广与种植。
目前,传统的米酒酿造工艺,存在着能耗高、水耗高、劳动强度高、机械化程度低、污水(主要是米泔水)需排放处理、生产过程中物料损耗较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集中在原料的蒸煮处理过程中。如:(1)浸米时间需要1~6天左右,产生的米泔水作为污水需处理排放,泔水中的淀粉和多种维生素白白损耗,耗电(污水处理)耗 水。(2)将浸泡好的米进行蒸煮时,无论是传统的木桶蒸饭还是蒸饭机蒸饭,蒸汽损耗较大。(3)米饭冷却,浪费水,浪费料,损失养分。(4)原料米从投料到发酵,整个过程是由多个工序间断性组成,生产周期长,人工需求大,劳动强度高,工艺控制多由经验判断随意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液化黄小米酿造小米酒的工艺,该黄小米酿酒工艺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小米酿酒工艺,包括磨浆液化步骤、发酵步骤、压滤步骤、煎酒步骤、勾兑步骤,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浆液化步骤包括:
步骤S10,黄小米粉碎至15~30目,用水浸泡1~2小时后,每克干黄小米加入淀粉复合酶5~8单位,用米浆水磨浆,浆料的粉碎度不小于40目;
步骤S20,浆料加90-100℃的高温水,均匀搅拌,其中干黄小米∶水的质量比为1∶2~3;
步骤S30,经蒸汽物料混合器和维持管道,进行中高温连续蒸煮糊化酶化液化,温度90-100℃,时间70~90分钟,得到液化后的料液。
优选地,黄小米酿酒工艺所述发酵步骤包括步骤S40酒母培养步骤、步骤S50前发酵步骤和步骤S60低温发酵步骤;
其中,步骤S40酒母培养步骤包括:
步骤S41,将液化后的料液冷却至温度60~65℃,加入80~100单位/克原料的糖化酶和3~6%原料量(重量比)的麦曲进行糖化,糖化 温度为50-70℃,糖化时间40-60分钟,得到糖化醪液,
步骤S42,将糖化醪冷却至25~35℃,接入酵母酶和蛋白酶,酶接种量为糖化醪重量的0.005%~0.015%,所述酵母酶和蛋白酶在接入时为活化酶,
步骤S43,酵接入后在25-32℃培养16~20小时;
步骤S50前发酵步骤包括:
步骤S51,将液化后的料液控温26℃~30℃入罐,同时加入酒母培养液,酒母培养液的接种量为糖化醪重量比4.5%~5.5%,同时按投科干黄小米重量的5~8%比例加入麦曲,
步骤S52,接种后8~10小时,料液温度上升至30~33℃时,开耙5~10分钟,并开启外夹套冷却水,将前发酵温度控制在28~32℃,以后每4小时开耙一次;维持72小时。
步骤S60低温发酵步骤包括:
步骤S61,前酵酒精度达到12%vol,将料液冷却至13~15℃,泵入后酵罐,
步骤S62,发酵时间7~15天。
经过7~15天多发酵时间,料液自然淀清,即可压榨,此时主要指标:酒度≥16%vol、酸度3.5-7.5g/L。
优选地,黄小米酿酒工艺所述压滤步骤包括:
步骤S70,将成熟酒醪压滤,榨取得到生酒,生酒低温静置澄清后过滤。
优选地,黄小米酿酒工艺所述煎酒步骤包括:
步骤S80,将过滤后的酒液,再经热交换器煎酒,热交换器温度为 70℃~90℃,酒液在热交换器停留时间为10~40分钟。
优选地,黄小米酿酒工艺所述复合淀粉酶温度适应范围为7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满富,未经张满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超临界核级阀门阀杆密封装置
- 下一篇:磁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