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光学透镜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9341.4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飞;张涛;刘石神;袁士东;童广辉;吕银环;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光学 透镜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窄视角内强度均匀分布的二次光学透镜模组。
背景技术
从照明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和保护人眼健康出发,很多场合都需要利用灯具进行均匀照明,如空间强度均匀分布,即在一个给定的视角内,形成一个均匀的光强分布效果,且尽可能减小视角外无效照明能量损失。LED光源光分布为近似朗伯型,中心光强大,越靠近边缘光强越小,无法直接应用到均匀照明领域,须进行二次配光处理来提高受照区域照度均匀性或空间光强均匀性,避免欠照明,减少无效照明和过照明损失,从而提高LED光能利用率。
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如:
1)规定视角外无效照明损失严重;
2)LED发光能量分布在整个半空间,二次光学元件不能收集全部能量,而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
3)二次光学透镜尺寸过大;
4)均匀性不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LED光源近似朗伯型光分布应用于均匀照明领域的局限性,而提供一种出光效率高、照度均匀性高、易于加工和安装的二次光学透镜模组,该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尺寸小,可收集LED发出的整个半空间的 光能,且规定视角内均匀度大于0.8。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由实体透镜100和中空全反射透镜200两部分构成,实体透镜100和中空全反射透镜200均为旋转对称结构,实体透镜100、中空全反射透镜200两部分旋转对称中心线重合上下接触放置;中空全反射透镜200具有一个水平平面和一个竖直圆柱面作为定位基面;中空全反射透镜200中空部分放置一单颗LED,入光面是实体透镜100底部平面和中空全反射透镜200中空圆锥形侧壁;出光面由实体透镜100的上部自由曲面、中空全反射透镜200的上部平面组成;中空全反射透镜200外侧曲面为全反射面;基面、入光面、全反射面、出光面共同界定出二次光学透镜模组的本体。
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体透镜100上表面轮廓为自由曲面造型。
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全反射透镜200中空结构为圆锥体。
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二次光学透镜是PC或PMMA材料经注塑而成,或石英材料机加工而成,且入光面及出光面表面均具有一抛光层。
本发明涉及的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基面、入光面、全反射面、出光面共同界定出二次光学透镜的本体;入光面由实体透镜100底部平面和中空全反射透镜200中空的圆锥侧壁构成,具有放置单颗LED300的充足空间。
本发明涉及的二次光学透镜是针对单颗LED,LED照明设备设置了多少颗LED,就要设置多少个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因此设计照明设备时可以对每个二次光学透镜出光分别控制,与每台照明设备只有一个二次透镜的现有技术相比,照明设备的出光更容易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应用此LED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克服了LED朗伯型光源分布应用到一定窄视角内均匀照明领域的障碍,减少无效照明和过照明损失,从而大大提高了受照区域的照度均匀性和LED光能利用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二次光学透镜模组针对单颗LED设计,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计LED颗数,或照明设备模块化使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二次光学透镜模组整体尺寸小,结构简单,机械尺寸稳定性高,加工方便,且可推广到多种视角的均匀照明领域。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LED二次光学透镜模组的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2a为图1b所示结构的实体透镜100剖视图;
图2b为图1b所示结构的中空全反射透镜200剖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二次光学透镜模组的光线传播路线图;
图4是LED安装本发明二次光学透镜模组后的光束效果图;
图5是现有技术二次光学透镜模组的相对光强分布直角坐标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模拟光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进一步对本发明作详细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