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铵盐阻燃剂、阻燃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9253.4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5/5313 | 分类号: | C08K5/5313;C08L77/00;C07F9/655;C07D251/56;B29C69/02;B29C5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张华 |
地址: | 31503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铵盐 阻燃 聚酰胺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三聚氰铵盐阻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含有四氢呋喃环结构的膦酸三聚氰铵盐,其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1为苄基或芳基官能团,R2,R3为烷基,烷氧基,芳基或氢,所述烷基或烷氧基包括C1-C12的烷基或烷氧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铵盐阻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芳基官能团包括苯基、萘基、单烷基取代的苯基、单烷基取代的萘基;所述烷基、烷氧基包括C1-C6的烷基或烷氧基。
3.一种阻燃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薄膜材料共100份,包括5-10份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聚氰铵盐阻燃剂;所述阻燃聚酰胺薄膜还包括85-94份的聚酰胺、0.5-2份的抗氧剂、1-3份的催化剂。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阻燃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包括脂肪族尼龙;所述催化剂包括金属路易斯酸盐;所述抗氧剂包括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或无机磷酸盐。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阻燃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薄膜包括5-8份的三聚氰铵盐阻燃剂;所述阻燃聚酰胺薄膜还包括88-92份的聚酰胺、1-2份的抗氧剂、2-3份的催化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阻燃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薄膜的厚度为50-200μm。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聚氰铵盐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二元酸化合物与二氯亚砜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70~78℃下反应3~5h,生成酰氯,减压蒸馏除去剩余的二氯亚砜;所述二元酸化合物与二氯亚砜的摩尔配比为0.8~1.0∶1;
(2)将步骤(1)所得酰氯与四氢糠醇进行酯化反应,在85~100℃下,反应1~2h,升温至溶液有回流,再反应3~4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原料,混合物倒入冰水中,调节PH至5~7,得到中间体;所述四氢糠醇与二元酸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1;
(3)将步骤(2)所得中间体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三聚氰胺回流45-50h,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粉末状产物;所述三聚氰胺与二元酸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
其反应通式如下:
其中,原料I为二元酸化合物;原料II为二氯亚砜,原料III为四氢糠醇;原料IV为三聚氰胺。
8.一种如权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阻燃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机械预混合:将聚酰胺干燥,与含四氢呋喃环结构的膦酸三聚氰铵盐阻燃剂、催化剂和抗氧剂高速搅拌混合,制备成处理料;
(2)熔融混合:将步骤(1)所得处理料在抽真空条件下熔融挤出制成厚片;
(3)双向拉伸:将步骤(2)所得厚片经过冷却铸片、双向拉伸工艺制得阻燃聚酰胺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2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