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极管的封装改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18194.9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昭;兰恒昇;李力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28 | 分类号: | H01L23/2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38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极管 封装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极管的封装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话机的电子开关电路一般由两个三极管(Q1、Q2,其中Q1为PNP型,Q2为NPN型)构成,其电路结构为: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集电极为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为电子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射极接地。其工作原理是:当提起摘机时,相应的检测电路识别到后给三极管Q2基极、发射极一正偏电压,使得三极管Q2饱和导通,从而使得三极管Q1发射极、基极得到正偏电压,三极管Q10饱和导通,为后面的通话及拨号电路供电。当挂机时,相应的检测电路识别后不为三极管Q2基极、发射极提供正偏电压,三极管Q2截止,从而使三极管Q1处于关断状态。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当处于挂机状态时,三极管Q1的基极、集电极间长期有约48V的电压差(响铃状态有超过100V的可能),会吸附灰尘,受潮时将等效接入一漏电电阻R,将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接通,此时三极管Q1发射极的48V电压通过R3会给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加上一正偏电压,从而使得三极管导通,导致电话机自动取线。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及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三极管封装改良结构,在三极管引脚间距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变更脚序,降低三极管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漏电导致三极管自动导通的概率,能有效提高三极管的安全系数。
一种三极管封装改良结构,包括主体及并排露出于主体同一侧面的三根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封装脚序为基极、发射极、集电极。
所述三极管改善后基极、发射极或发射极、集电极引脚间纵使存在漏电,其漏电程度也对电子开关电路无影响,同时因降低三极管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漏电导致三极管自动导通的概率,使得电子开关电路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三极管引脚的裸露部分之间设有绝缘隔层,以达到绝缘、防潮的目的。所述的绝缘隔层可为设有绝缘胶套或填充绝缘硅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话机电子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三极管封装脚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三极管封装脚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子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其中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Q2为NPN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集电极为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为电子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发射极接地。其中,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由于灰尘与受潮的影响相当于接入一电阻R,容易造成漏电。同理,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也存在漏电的问题。
如图2所示,现有三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主体及并排露出于主体同一侧面的三根引脚,所述三极管的封装脚序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如图3所示,本发明之三极管,包括主体及并排露出于主体同一侧面的三根引脚,所述三极管的封装脚序为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
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三极管引脚的裸露部分之间设有绝缘隔层,以达到绝缘、防潮的目的。所述的绝缘隔层可为设有绝缘胶套或填充绝缘硅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换卷料装置
- 下一篇:新能源储能电感调节、扎带扎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