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芳基乙炔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7413.1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4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乐;史少辉;张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B37/00 | 分类号: | C07B37/00;C07C2/86;C07C15/54;C07C45/68;C07C47/548;C07C37/18;C07C39/21;C07D213/16;C07D213/127;C07D2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芳基 乙炔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有机化工、制药工程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芳基乙炔广泛作为液晶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的中间体,通常通过过渡金属钯、铜、镍等催化卤代芳烃和末端芳基炔烃的交叉偶联,即Sonogashira反应来合成(Chem. Rev. 2007, 107, 874-922;有机化学,2005, 25, 8-24)。
Pd、Cu和Ni等催化剂是Sonogashira反应最普遍被使用的催化剂。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碳—碳和碳—杂交叉偶联反应使用了含Pd和Ni的催化剂。尽管这样的交叉偶联反应有较佳的催化性能,然而,Pd高昂的价格以及Pd和Ni较强的毒性阻碍了这类交叉偶联反应在很多场合中的应用[6]。 鉴于以上的种种问题,最近几年来人们对Sonogashira反应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以寻求更为廉价、安全、高效的催化剂体系为主要趋势,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7]。但是,这些研究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金属催化方面,重点在寻找新配体、合成新催化剂。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强碱存在下的有机催化C-C交叉偶联[8-9]、C-S偶联 [10-11]、C-O偶联[12]和C-N偶联[13-15]等交叉偶联领域,这类有机催化剂主要是邻位二胺,一般要配合KOtBu和KOH等强碱一起使用才能起到催化效果。但是,还未见用于Sona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的有机催化体系或者无催化剂的反应体系的报道。KOH与DMSO混合使用成为一种超强碱[16],最近,Bolm报道了这类超强碱促进C-N、C-O、C-S交叉偶联反应[17]。
受到Bolm对超强碱促进碳-杂原子交叉偶联的启发,在我们长期研究包含C-N偶联在内的有机合成研究基础上[18-22],我们把以前只应用在构建C-X(O、S、N)键的方法延伸到构建Csp2-Csp键的Sonogashira反应上。采用KOH-DMSO体系促进卤代芳烃与端炔的交叉偶联反,取得较好的结果,这在 Sonogashira反应研究领域中属于首次报道。该方法不仅可以使反应在相对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避免了钯、铜等金属的使用,会大大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降低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苯乙炔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
本发明发展了无过渡金属、无配体、氢氧化钾/二甲亚砜促进Sonogashira偶联端炔和卤代芳烃偶联合成炔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R1为氢、C1-C6烷基、芳基,R2为C1-C6烷基、芳基。
该反应的合成方法:在氩气保护下,2.5mmol氢氧化钾、0.1 mmol卤代芳烃,3 mL DMSO加入到干燥、磁力搅拌子的磨口试管中,该试管用橡皮翻口塞密封后放入120℃的油浴中加热,分两次加入1.2mmol芳基乙炔,每次0.6 mmol,间隔为10min。TLC监测反应进度,当板上没有原料卤代芳烃的点时停止反应(大约24小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然后用5ml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经过常规后处理和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二芳基乙炔。
考察的各种原料和结果见表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7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测定电路
- 下一篇:一种抗疲劳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