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天然松花蛋配料及其制备出松花蛋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968.4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杰 |
主分类号: | A23L1/03 | 分类号: | A23L1/03;A23L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成实 |
地址: | 643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松花蛋 配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松花蛋的配料及松花蛋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原料制备出松花蛋配料及利用该松花蛋配料制备出松花蛋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松花蛋均以铅等为主料加工生产得到,为了保证人体健康,现有许多无铅的松花蛋新配方相继出现,但这些配方也加入一些有害人身健康的化学物质,如:硫酸铜、EDTA、硫酸锌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身安全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用以上配方生产出的松花蛋口感不佳,不适合推广。
且现有的松花蛋制备方法均比较复杂,生产的原料均不是纯天然的原料,不易于获取。现有制备方法中,松花蛋一般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才能成熟,制作时间较长,不利于推广使用。且放置时间过久容易滋生细菌,造成蛋的污染,不利于食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制备出无污染,具有清热败火、怡神清明等功效的松花蛋的纯天然松花蛋配料及其制备出松花蛋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纯天然松花蛋配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生石灰38~42份、食用碱8~10份、食用盐6~8份、柏树枝灰2~4份、草木灰38~42份、茶叶水20~30份。
作为一种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生石灰40份、食用碱9份、食用盐7份、柏树枝灰3份、草木灰40份、茶叶水20份。
利用以上所述的纯天然松花蛋配料制备出松花蛋的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构成:
(1)将生石灰、食用碱、食用盐、柏树枝灰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在100℃以上的条件下加热25~35分钟;
(2)将步骤(1)中加热后的混合物用茶叶水混匀;
(3)将混合均匀后的配料均匀裹敷于蛋表面;
(4)在密闭的条件下放置7~20天即制成松花蛋。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各物质受热均匀,所述步骤(1)中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方式为翻炒加热。
再进一步地,为了在保证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并降低食用时剥壳难度,为食用提供方便,所述步骤(3)将配料裹敷于蛋表面的厚度为0.1~0.3cm。
作为最优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中混合物的加热时间设置为30分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生石灰、食用碱、食用盐、柏树枝灰、草木灰和茶叶水均为纯天然无污染的原料,不仅原料易于获取,而且不含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避免对身体的伤害;
2、本发明制备出的松花蛋不仅色泽亮丽,而且口感极佳;
3、本发明的松花蛋经检测不仅无负作用,而且具有清热败火,怡神清明的功效;
4、本发明生产出的松花蛋经长期食用后,可以预防疾病;
5、本发明松花蛋的生产时间短、工艺简单、取材方便,极其适合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将生石灰40份、食用碱9份、食用盐7份、柏树枝灰3份和草木灰40份组成的混合物在100℃以上的条件下翻炒30分钟。通过翻炒的方式对上述混合物进行加热,可以有效地使各组分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各物质充分、均匀地受热,以达到提高加热效果的目的。
(2)将步骤(1)中炒后的混合物用20份茶叶水混匀,使其呈泥糊状。
(3)将混合均匀后的泥糊状配料均匀裹敷于蛋表面,裹敷厚度为0.1cm~0.3cm;完成后,再于其外表面裹敷一层碳灰,使放置时避免蛋与蛋之间粘合。
(4)在密闭的条件下放置7~20天即制成松花蛋。该放置的时间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决定,温度高时,可减少放置天数;温度低时,则适量的增加放置天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不同点仅在于配料的重量份不同,本实施例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将生石灰39份、食用碱8份、食用盐6份、柏树枝灰4份、草木灰42份和茶叶水28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不同点仅在于配料的重量份不同,本实施例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将生石灰42份、食用碱10份、食用盐8份、柏树枝灰2份、草木灰42份和茶叶水25份。
根据不同的温度,对其放置的时间进行了检测,该检测结果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杰,未经曹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力旋喷冲刷采煤采气方法
- 下一篇:儿童汽车安全保护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