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含再生PC和再生PET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外装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6861.X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辛敏琦;罗明华;李文强;高磊;李强;木谷龙二;齐田靖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2;C08L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苗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再生 pc pet 阻燃 树脂 组合 复印机 打印机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再生PC和再生PET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外装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塑料制品在各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伴随而来的是塑料废弃物也日益增多,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越来越被重视。
众所周知,塑料原料是从天然石油中提炼的化工产品,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命脉,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中等城市每年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可满足20家中、小型塑料企业的原料需求。因此,再生塑料就是石油再生。利用废旧塑料熔融造粒,即可缓解塑料原料供需矛盾,又可大量节省国家进口原油的外汇。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塑料不可降解,日积月累,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聚碳酸酯(PC)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电绝缘性性能,并具有无毒和吸水性低的特点,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同内使用,且透光率可达90%,素有“透明金属”的称号,常用来代替铜或其他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工业、机械、光学、医药等领域。近年来,PC消费量的迅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PC制品,它虽然足宝贵的再生资源,但处理不当又会对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所以对废弃PC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其回收来源方面,水桶、型材和光盘类PC尤为集中。
据PCi的数据,2008年,全球PET产能达6700万吨,产量为6100万吨,巨大的消费使每年产生的废旧PET树脂高达数百万吨。如不能加以充分利用,则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再生PET主要用于纤维、片材、非食品包装用瓶以及少量的塑钢带和单丝等产品,在工程塑料领域应用较少,尤其是在塑料合金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
US436078专利描述将PET瓶等废塑料产品通过溶剂进行选择性分离回收后再使用。CN101338070A专利描述将一种含环氧基的橡胶改性芳香族乙烯基共聚物树脂改性的阻燃聚碳酸酯与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但未提及再生材的利用。
一般工程级的PET韧性差,再生PET的粘度更低,韧性更差,如不能提高韧性,可应用性不强。加入PC后开发无卤阻燃类产品,从环保和实际应用上意义很大,如家电、OA类产品应用上替代无卤阻燃PC/ABS。
与再生PC相比,较低分子量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对再生PET性能的影响更大,产品性能稳定性较差,为达到比较稳定的机械性能较为困难,使再生PET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再生PC和再生PET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外装部件,本发明实现了循环利用再生PC和再生PET,同时也克服因体系中含有再生PC与再生PET导致组合材料机械性能稳定性变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含再生PC及再生PET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外装部件,所述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
原生PC 5~50%;
再生PC 20~63%;
再生PET 5~35%;
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 0.2~2%;
增韧剂 5~15%;
阻燃剂 10~20%;
阻燃防滴落剂 0.1~0.8%;
抗氧剂 0.1~1%;
润滑剂 0.1~2%。
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丙烯腈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0~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