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439.4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晶玻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 玻璃 电容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传统的触控面板是以一块透明玻璃或薄膜为基底,玻璃(薄膜)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上一层ITO导电层,最外层则是硅土玻璃保护层,ITO导电层为工作面,由四个角释放出四个电极,当人与触控面板没有接触的时候,所有电极是同电位的,触控面板上也没有电流通过,当手指触控到金属层上,人体的静电流入地面且产生微弱电流与用户和触控面板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控面板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检测电极依电流值变化,可以算出接触的位置。整个触控模板包含了表面玻璃加工、光学胶材料、ITO靶材、铜箔软扁平电缆、触控感测基板(玻璃或薄膜)、模块贴合、控制芯片等。而组装时需要把这么多项目一一贴合到表面的保护玻璃上。如何提高加工良率成为贴合工厂头等大事,然而跨领域、跨行业的各种配件结合在一起想提高一个点的良品率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跨领域、跨行业的配件在装配前通过各种物流方式发送到贴合厂在成本上、效率上都有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能够减少玻璃材料的成本,减少贴合次数,使外形更加轻薄短小,且可以提升面板的透光度和触控灵敏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包括:玻璃本体、丝网层、导电层和触控感测基板,所述丝网层覆设于所述玻璃本体内侧表面的四个周边,所述玻璃本体的内侧表面设有若干刻纹,所述导电层覆设于所述玻璃本体内侧表面的刻纹内,所述触控感测基板覆设于所述导电层外表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包括Y轴感测电极导电层和Z轴感测电极导电层,所述Y轴感测电极导电层和Z轴感测电极导电层垂直交叉均匀排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为强度在 400-450mpa之间的保护玻璃。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测基板为感应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玻璃与外层的保护玻璃结合在单片玻璃上,使触控模块由原先的两片玻璃简化成一片玻璃,减少了玻璃材料的成本,并减少贴合制程道数来提高生产良率。同时,使外形更加轻薄短小,且大大提升了面板的透光度和触控灵敏度。采用本发明的电子产品更加轻薄,操作更加迅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后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玻璃本体,2、丝网层,3、导电层,31、Y轴感测电极导电层,32、Z轴感测电极导电层,4、触控感测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单片式玻璃电容触控面板,包括:玻璃本体1、丝网层2、导电层3和触控感测基板4,所述丝网层2覆设于所述玻璃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四个周边,所述玻璃本体1的内侧表面设有若干刻纹,所述导电层3覆设于所述玻璃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刻纹内,所述触控感测基板4覆设于所述导电层2外表面。
所述导电层3包括Y轴感测电极导电层31和Z轴感测电极导电层32,所述Y轴感测电极导电层31和Z轴感测电极导电层32垂直交叉均匀排列。
所述玻璃本体1为强度在 400-450mpa之间的保护玻璃。
所述触控感测基板4为感应薄膜。
本发明先将玻璃本体1的四个周边印刷一层丝网层2,可遮住后面涂覆的触控感测模板4,使触控面板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处理完成后把玻璃切割、仿行至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再在玻璃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刻纹内进行导电层3的印刷;印刷完成后再进行触控感测模板4的涂覆。把原来技术中的触控模组块的6层结构,设计制作到保护玻璃本体的内侧表面,而不是通过之前的模式一次一次、一层一层的反复贴合,适用范围更广,市场前景可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晶玻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晶玻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