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检测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432.2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黄加栋;颜梅;于京华;葛慎光;邢宪荣;廉文静;崔敏;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海产品 有机 砷化物 检测 基于 核酸 配子 分子 印迹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检测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包括电极基片(12),电极基片(12)上印制或粘贴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电极基体、第二电极基体和第三电极基体;第一电极基体由工作电极(10)通过第一电极连线(3)与第一接线端子(1)相连成一体;第二电极基体由对电极(7)通过第二电极连线(4)和第二接线端子(2)相连成一体;第三电极基体由参比电极(9)通过第三电极连线(11)和第三接线端子(13)相连成一体;所述第一电极连线(3)、第二电极连线(4)及第三电极连线(11)表面均涂覆一层聚碳酸酯,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工作电极(10)为正七边形,所述对电极(7)围绕在工作电极(10)外面一侧的缺少相邻三边的正七边形结构,参比电极(9)为围绕在工作电极(10)外面另一侧,工作电极(10)表面涂覆有反应层,所述反应层由通过表面修饰技术固定在工作电极上(10)的能与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发生特异分子识别生化反应的核酸适配子分子印迹聚合物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盖(5),所述上盖(5)覆盖在整个电极的最上面,所述参比电极(9)、工作电极(10)、对电极(7)、第一接线端子(1)、第二接线端子(2)及第三接线端子(13)暴露在外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其特征在于:电极基片(12)材质为聚氯乙烯,且为片材,长为35mm,宽为12mm,厚为0.5mm。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由丝网印刷技术制成的电极基片上,将导电材料用喷涂法印制形成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的基体,它们的中间部分表面上涂覆一层聚碳酸酯,在工作电极基体下端部分涂覆表面修饰技术形成的反应层,即制成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其反应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a、依次用Al2O3粉末将工作电极抛光,再用质量分数为50%的HNO3进行处理,最后分别用丙酮和二次蒸馏水充分冲洗;
b、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将有机砷化物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和引发剂按摩尔比为0.1~2∶2.5∶0.1~5∶40~80∶0.01~0.10∶1.0~15混合均匀,装入反应器中,通入氮气密封,热引发条件或光引发反应条件下进行聚合;将上述得到的聚合物从反应器中取出,研磨、过筛;用洗脱液洗脱至不含细菌毒素,然后用有机溶剂清洗至中性,真空下干燥;
c、将上述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加入到浓度为5%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取10μL上述混合液滴加到工作电极表面,均匀地涂成膜,在室温下干燥;
d、用缓冲溶液洗去多余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制成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膜电极置于4℃下冰箱中,保存24h后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缓冲溶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得:将Na2HPO41.15克,KCl 0.2克,NaCl 8.0克和KH2PO4 0.2克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中;缓冲溶液浓度为pH=7.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砷化物为一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甲基亚胂酸、砷糖PO4、砷糖OH、砷糖SO3、砷糖SO4、砷胆碱。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N,O-二丙烯酰-L-苯丙胺醇、二乙烯基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N,N-1,4-亚苯基二丙烯酰胺、3,5-二(丙烯酰胺)苯甲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4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